
切除子宫的人会怎样?《黄帝内经》说“不会死,但短命”!
李东垣在著《脾胃论》的时候,有很多篇幅是引用《黄帝内经》,然后随文演绎,一则说明黄帝内经经文的要义,一则成为自己论点的论据,这种著述的方式跟宋代的读书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值得我们现代人借鉴。现代人的著作,主要分几种,一种是解释古典书籍中的一段话,一种则是用古代的观点证明自己的观点,还有一种则是纯粹的经验总结。李东垣经常使用后两种方式打开经典。
大脑是脏
大脑、子宫也是脏腑
在李东垣著述的时候,大段引用《黄帝内经》,比如五脏别论中的文字,这段文字也是如今中医界的耳熟能详的大论据,很多文章都是从这个基础展开的。《黄帝内经》时代,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现代所谓的五脏六腑的观点,另外一种则认为脑、骨髓、女子胞等也是脏,因为这些器官符合脏腑中脏的规律。
所以人体的骨髓、大脑、女子胞、男子精囊之类的,都是脏类的器官,对人体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脏腑与五行
《内经》如何定义脏腑?
《五脏别论》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所谓的脏,象的就是地,地的性格就是无所不包,能够涵养万物;而天的特性就是轻灵的,能够疏散开。
五脏,或者脏类器官,其实就类似于皮球,能够将人体之气装在里面,当人体的五脏开始出现漏洞了,人的气就开始泄出,此时人体就会出现问题。六腑,则类似于大自然的河流,河流只有流通才能灌溉田园,才能保持河水清洁。所以内经讲,“五脏是满而不能实”,五脏大多数情况下只有虚症,除非到了最后阶段,不然就不会出现实证;六腑则刚好相反,因为六腑是不留东西的,只负责传导,六腑大多数时候容易出现实证,而较少虚症。藏精则能住气,住气则留命
李东垣在整本书的开端突然引了这么一段话,让很多人很困惑,为什么李东垣要说这个话?其实,很简单,这个跟李东垣的生命观有莫大的关系。在李东垣的观念中,六腑是干嘛的?六腑都属于脾胃,都是为人体源源不断提供养料的器官,而五脏呢?五脏是人体最为重要的器官,因为五脏储藏着人体的元气,只要有五脏在,人体从脾胃而来的水谷精微,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储藏起来,就可以很好地工作,运转。
其实,六腑就是充电桩,是电源,而五脏才是电池,一个人能用多久不在于充电桩有多少,而在于电池能够能够多少次来回的充电。因为,电源是不缺的,但是畜电池却是非常缺乏的。
人就像皮球摘除子宫有什么影响?
很多人接受现代的观念,子宫摘除了对人体的影响很小,这个是一个小骗局,其实很多摘除子宫的人都有明显的感觉,身体大不如前了。
何以故?其实,摘除了子宫,也就是人体的脏之一被阉割了,畜电池变小了,所以很多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是不经累,很容易困乏。中医看来,则出现严重的肾虚。如果了解一点常识,就知道,肾虚其实还是会影响寿命的,只是很多人自欺欺人罢了,大度的说:没关系。
妇产科专家指出:这是一个富有争议的问题,子宫是留是切都有很复杂的考虑,涉及到解剖结构、内分泌、癌变风险等方方面面。目前医生对切子宫的态度比较谨慎,在大多数情况下,能保留子宫的还是尽量予以保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