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周易和五运六气?(附书单)
共性问题共性解决
在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大家问的最多的就是怎么样学好中医,如何学好周易,如何学好五运六气,对于这些问题,有的是共性问题,有的是特例。比如说,要学好一门课程,共性的问题就是,需要认真,需要能静下心来,古代的学问家,很多人都提出过很多读书的方法,其中朱熹的读书法被大家传颂,朱熹将做学问的方法汇集成了一个小本子,叫做《近思录》,这本近思录是朱熹很好朋友吕东来一起探讨学问的零散小册子,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做学问必须看的书籍,这本小册子与后世王阳明的《传习录》成为学术史上影响最大的两本小册子,其中不仅包含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很多问题,也有不少做学问的路子。
所以,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如何学好一个学科,如何学习好一门技术,可以从这种书籍入手。
心性对学习的影响
为什么要推荐这两本书呢?其实,所谓的学习,只是一种人生的技能,有的人死活学不好,有的人一学就会,一用就懂。通常来说,我们将这些人归纳为聪明人,或者叫做有悟性。事实上,并非如此,读书这种事情,根本不需要悟性,最不需要的就是悟性,而是一种持之以恒的坚持。这个道理其实一个目不识丁的人都知道,一般来说,一个人能安静的思考,安安静静地做事,即使不是很聪明,也能达到比较好的成绩。
读书是一种心性,没有平稳安静的心性,即使再聪明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所以,宋儒对于做学问,首要的就是重视心性,注重“静”,看一个人能不能静得下来,静得下来就是功夫,静不下来就没功夫。
一次,著名的袁了凡在打坐,三四个时辰都没有一个念头,有个高僧就很奇怪,为什么这个人会有这等功夫,顿时产生了崇敬之心。后来,袁了凡告诉了高僧,说有相士已经算定了他命中如何,如何,而且事实上也是按照这个规律发展的,所以万念俱灰,内心澄澈,所以没有念想。
对于佛家来说,“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烦恼,所以修行要以“无念”为宗,而所谓的四禅八定,也与“静”有关。所以,不管是什么时候,怎么学习,安静的环境重要,安静的内心更重要。
如何做到内心安定?
说到静,我们必定会想到安,其实在上古的《大学》之中,就把这种休息心性的方法做了很好的阐述。叫做“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个人如何才能将这些学问有所得于内心呢?第一步就是要知道止,要有所止,事实上每一个人的智慧都是够用的,但是有一个贪心在,就会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分散,分散之后自然就不能专精了。知道什么是该学的,什么是现阶段需要学的,才能够定下来,所谓的定就是在一个地方驻足,这个“定”字也很有意思,一个房子下面由一直脚,你的脚不要离开这个屋子。所以,止是思想层面的自我限定,而定则是肉体层面的不动。
定下来之后,才能静,什么是静呢?很多人对这个字一直误解,认为静就是没有声音,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在说文解字中说“静,审也”,静是详细的意思,也就是说一个人再一定的范围内,才能详细的处理,才能条分缕析。
有了条分缕析,才会有来自内心的放心,才能安。有一个弟子去问孟子,怎么样做学问?孟子说“求放心”,一个层面就是把狂野的内心收敛一下,一个层面则是要安心。其实,在说文解字中,安为女处于室,所谓的女处于室,就是在古代,如果有客人来了,只会在“堂”中接待,所以活动都是在大堂进行,而女人很多时候都是呆在内屋,你别想着一会儿出现,一会儿进去。
这一套,其实就是中国古代学习的最重要的方式,也是心性之学的门径。
如何学好五运六气?
学习最怕的就是不知止,猴子掰掰棒子,一会儿一个,但是手上始终就是一个两个玉米棒子,永远不会多。通俗易懂的说,就是只会挣钱,不会存钱,今天一本书,明天一本书,但是几天下来,内心深处还是空空如也。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自己给自己定了一个任务,那就是一个礼拜看两本书,事实上,有的情况下,两本书是很少的,但是为了赶进度,两本书就很多了。两本书读下来,确实貌似获得了很多东西,但是没有自我思考,很少能够沉淀到内心,所以很多书籍,其实匆匆读过之后,在内心深处都是浮光猎影。从读大学到现在,十几年过去了,真正能够在我心中留下印象的书籍,其实并没有多少本,屈指可数。
所以,读书一定要慢,凡是一本书能够花费我三个月以上的,都能够对我的思想和感情产生很深远的影响。比如,至今还记得的几本书,康德的三大批判,卢梭的《爱弥儿》,《瓦尔登湖》,《存在与时间》等,而中医层面,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陈修园的《伤寒论浅注》,唐容川的《伤寒论浅注补注》等几本书。因为这几本书,我花费的时间太多了,以至于十几年之后还记得当时读书的情形。
学好五运六气,就需要有这么一个认真肯骨头的过程,所以一定要选定一本书,或者跟定一个人,花上很长的时间,啃一啃,最后才能“定”住。
其实,在入门五运六气之前,我也看过不少书籍,但是始终不得要领,最开始是纠结,如何排盘,拍出来的五运六气预测,但是后来发现,排盘出来,预测还是不准,还是指导不了临床实践,甚至再学了三四年之后果断放弃,专门就用经方,不用五运六气。看过李阳波老师的运气学说,也看过方药中老师的《五运六气解》,还有任应秋老师的五运六气等等,其实看他们的书,始终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了子平,包括一些注解的书籍,才真正理解了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及汉代的观念,特别是汉代易学的成果,才在生活中预测成功,然后根据气候特点来用药,可以不用运气方,自己组方。
从来不贪,从来不急躁,预测对了也不骄傲,预测错了也不会沮丧,只是要在里面找规律,要找古代学说的依据,才在预测中慢慢修正。
很多人喜欢斩钉截铁,喜欢铁口直断,这个一直是我不太擅长的,总是需要分析,需要看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最后才能推出结果。往往在正确的逻辑下,推测出来的结果是非常正确的。
如何学好周易?
五运六气本质上就是一个预测学,而周易本质上就是一个决策学,所以即使我自己会给自己占上一卦,我也是很不愿意承认的,因为如果一个人决策需要周易辅助时,就说明智慧不够用了,说明黔驴技穷了。
虽有“困而知之”的古训,但是对于处理事情不能靠现有的明面上的知识决策,要以“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方式来决策,总是有点不堪。其实,这些学问,很多书都可以看,只要方法对路子,那么迟早会有所得的。为相应诸多网友的问题,我特地将2013年写的一篇文章翻出来,里面多为书单,大家可以参考着看,只要学习得法,自然能够精进。
书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