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五运六气传习录:学中医要学什么?(连载)

五运六气传习录:学中医要学什么?(连载)

文字的多重属性

中国的文字,按照现代语言学的思维,那就叫作象形文字,这个跟西方的文字语言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为什么?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别,其实说白了就是思维的差别,但是思维其实不仅仅是有人总结的那样:西方讲究逻辑思维,中国则不讲究逻辑思维。

中西方文化的差别不仅仅是这个逻辑的差别,其实中国也是有逻辑思维的,但是这些逻辑思维之所以没有成为中国大传统中的主要内容,跟中华文化的另外一个事实有关,那就是我们的语言文字。

人的思维主要表现在思维,而语言其实是思维的外化,有什么样的思维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语言在经过一系列的固化,就会形成固有的文字。

语言与文字有差别,文字是用来记录事件的符号,而语言则是灵活的一种共同规范,语言有的时候可以和文字相互之间没有关系,比如现代的白话、客家话、闽南语等,这种以口口相传为特点的语言,其实就是一种思维,但是这种思维具有地域性,所以在《尔雅》之中,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在存同异,关东叫做什么,关西叫做什么,这些都是差别。
正是因为语言是多样化的,所以中国一直主张一个和气,和而不同,而不是同而不和,这是我们文化的重中之重,学中医一定要明白这点,因为中医是现代生活中,唯一存在的文化活化石,这一点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能够延续的关键点,也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能够生生不息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这种主心骨,就不可能化外帮文化为己用,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但是,我们并不一定就没有自己的主张,我们还有自己的东西,那就是我们的思维,我们的思想,或者具体一点就是我们的文字。

按照张之洞的观点,其实我们的思维,我们的文字其实就是我们的体,至于其他的,比如技术,比如互联网等等都是用,只有体不变,才能用,不然就会丧失自己的基因,变成一个没有主干的泥菩萨。

文化的决定作用

中医的发展,也许大家觉得现代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其实并非如此,比如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面临过现代的这种境遇,比如在明清时期也面临过如此的境遇,但是这两个时期其实都经过内在的转化,实现了突围,形成了很多伟大的成果。

但是,魏晋南北朝并没有因为有外界文化的入侵而丧失自己,特别是在唐代之后,中国的知识分子纷纷开始觉醒,开始讨论华夷之辨,开始恢复所谓的道统,其中一个关键的讨论就是华夷之辨,佛教作为外来的文化为什么跟中国的国情不符合,为什么在一边讨论,一边改造才有了禅宗的兴起,其中有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文化,一种中国人特有的文化,一种从周朝确立的农业文明为基本生活方式的文化。

而中国的汉文化,说白了是基于农业文明,其实更深厚的原因则是因为中国文化的另外一个要素,那就是地理要素,中国的地理因素决定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在考察文化的深层次原因时,我们会发现,其实中国人与其他民族的根本区别在于中国人所处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的特殊气候环境,决定了中国的人的体质,再由体质决定了人的思维。

以上内容部分为易道春秋群讲课内容整理,相关内容已集结,将出版与网友见面,内容将陆续不断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