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学中医学出个寂寞,难道都要得抑郁症么?出路在哪里!?

学中医学出个寂寞,难道都要得抑郁症么?出路在哪里!?



在绝大多数纯中医看来,学中医的人还要自杀,还要得抑郁症,那就是天大级别的笑话,为什么?因为但凡有点水平的中医,都可以看病,抑郁症也是轻而易举的看好,甚至身边随便找一个同学,都能够很好的改善抑郁症,是在不行,拿一根针,扎几针,抑郁的情况马上就变好了。

以上其实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实际上,我们的高等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已经异化了,那就是中医学出来,就是做实验,以发了多少论文为评价的标准,根本上不会管学生到底能不能把脉,能不能看病,所以我知道的某著名中医药大学每年都要死好几个学生,这类学生都是研究生或者博士研究生,当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具体哪个大学我就不点名了,实在是让人痛心。

出来能干嘛?

昨天跟某大学的一个研究生聊了几句,这位同学表达了自己对未来深深的忧虑,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甚至也觉得自己的老师带教的时候,给人扎针完全就是忽悠,哪痛扎哪,扎了一个月的针还继续扎,这种情况属于正常么?

只能说,这确实属于正常的,疾病真的很难治,而且那段时间的老师,也是没好好学习,不要说中医的典籍了,自己老师的东西也没有好好学,现在的很多老师的主要精力已经不是在临床和经典了,而是在科研。所以,我们会非常痛心的发现,跟着搞科研,自己的临床得不到提升,自己的临床总是没有好的疗效,以此深深的怀疑自己的未来是否还可以靠看病来谋生,来为百姓治病。

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人其实是非常的迷茫的,因为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科研做的再好,一到社会上,那就歇菜了,只要大家一直内卷,那么好的科研岗位只能被那些有背景的学生占领,绝大多数的人其实都很难拿到好的机会,只能出来靠老本行吃饭,此时的疗效如果再没有保障,不但自己抑郁,或者也要跟着抑郁。

学中医,一定要跟明师

对于所有学习中医的人来说,其实都有一个经理,那就是要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最后才能获得疗效的提升。也有不少学习中医的人,总是希望用短的时间来提升疗效,比如学一个半个月就好了。

世间哪有此等好事呢?确实没有,我们中医一直说要有悟性,所谓的悟性其实就是沉下心来好好的钻研,不是过目不忘,也不是一目十行,而是要心领神会,要下苦功夫。这样就要求学医必须要有一个非常长远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的打磨,会让患者本身对疾病的认识更加的圆满,更加接近疾病本身。

而在学习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从一个老师入手,跟着这个老师至少半年以上,这样老师的一些绝招就能够被学到,学到之后,学生可以在自己的临床中找到自己的感觉,而学习的自信也是用过这种过程积累出来的。如果一开始,没有一个老师带着你,没有一个方法让你应对基本上的疾病,在临床上一遇见没有见过的疾病,就歇菜了,因为这个时候你会变成无计可施。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其实,在跟定一个老师之后,就好比找到了一个启蒙老师,然后学到了第一桶金,在社会上就可以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了,但是这还远远不够,需要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进步,只有这样才能在后面的临证过程中获得提升。

所以,我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是跟了好几个老师,然后学到了一些最基本的本事,再在工作中,有的时候看一篇文章就可以学到一个方法,有的时候跟一个专家聊天,就能学到一个方,都是一点一滴的学习。有了这些最基本的素材,还有书本的知识,才有后面的转化。

那么怎么样学习,怎么样转化,特别是在现代的这种大环境下,我们把所学的知识变成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知识呢?这就需要会讲,会写,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医生的水平可以了,如果会讲,则能够更加提升他的知名度,能够造福更多的人;但是这种效果往往是短暂的,毕竟一个节目的寿命非常短,一个视频的寿命也相对较短,但是如果会写,那么这个人的成果就可以很好的传播出去,可以流传下去,所以在所有的本事之中,医疗水平是核心,写作水平则是核心的核心。

比如,庆余阁少阁主就在会写上吃了不少甜头,能够写成文章,就可以传播,能够汇集成书,这样就可以传播一些有利于大家的思想,这也是少阁主最牛逼的创业,而这个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我梳理学术体系的过程,也是我进步最快的一种手段。

很多学生,还有现在的研究生,其实有一个很大的困扰就是不会写,这就很能影响水平的发挥了,为此庆余阁借着国学班的写作课,准备开放给庆余阁的同学们,招收一部分国学班以外的学员,教授如何写作文,如何写书,如何创作科普文章的课程,也为即将报名我们的下一期国学班的同学们一个提前体验的就会。

具体课程安排,可以扫码了解: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