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阅读与怡情改性
Hi~新朋友,记得点蓝字哟
一种疾病的产生,短时间内可以按照六淫之邪的主因来治疗,长时间内产生的,就是患者自身的问题了,此时最应该关注的就是所谓的性情,而要彻底治疗好疾病,关键要素就是移情变性,没有移情变性,疾病之根就不能断。
读书可以变化气质
曾国藩在给他儿子曾纪泽的信中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贞之志。”
耶鲁大学的公共健康专家进行了一项长期调查,在过去11年中,他们跟踪记录了3600名50岁以上男性和女性的健康与阅读习惯。这期间,超过1/4的研究对象死亡。研究表明,每天读书的时间越长,寿命就越长。数据显示,截至1/5的研究对象死亡时,爱读书的人比不爱读书的人平均寿命长近2岁。
明理才是关键
喜欢读书之人,一般有一种性格,懒惰,仁慈心,博爱心,有信用,依赖性,对宗教有信仰,多学问,重名誉,爱面子,有气质,不善于观察他人脸色,少言,反应力不足,利己心强,注重养生等性格。
这些都不是一时间形成的,而是经过很久的浸润,这些性格共同促成了喜欢阅读的人会比与人比较的更注重自己的身体,内心世界和健康,所以长寿,少病也是自然的。
确实,读书是一种很好的保持人类精神积极向上的方法,但是对于了解中国文化的人来说,应该知道,中国古代有所谓的六艺,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每一种艺都具备调节人体七情的作用,只要对人体的七情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其实都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积极作用,也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有的人喜欢读书,读书自然可以增强一个人的理性与性格的改变,移情变性;但是如果一个人一读书就心浮气躁,就坐不住,这个时候再让他读书,还能达到这种效果么?
答案是否定的,所以在我们治疗疾病的时候,需要“临病问所便”,一定要了解患者本人所爱是什么,什么是所便。所以移情变性,读书是最好的方式,但是不一定适合所有人,需要看每一个人的喜好,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
往期精彩内容
说病与怡情改性
《伤寒论》如何指导实战,为什么要宗气化派?
为什么少阳证有目眩?厥阴病没有目眩?
从量子纠缠到“间质器官”,凸显的不是科学水平差异,而是教育的失败!
你的每个在看
我都认真的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