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会吃?还吃出了文化!
前段时间小龙虾泛滥成灾的新闻报道之后,网友们纷纷发表状态调侃,中国此时的“吃功”派上了用场。
确实,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中,饮食文化一直以来就是我们最为讲究的,不管是《礼记》中记载的“食色,性也”,将饮食和男女两者放到了一样的高度。饮食,作为人类自身需要“生产”的方式,而男女则是种族延续必不可少的途径。
水火交融水火是饮食的根本
大家都知道,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一个标签,没有火的使用就没有中华文明,没有饮食文化也不会有中华文明,人类的始祖伏羲的重要贡献就是教会了人类使用火种。所以伏羲又叫“庖羲”或叫“炮牺”,钻木取火标志着文明的开始。
水则是人类起源的根本,中国人一直认为水为万物之源,水火之间的就是整个人类生存的根本。按照现代的生物学解释,则生物体内含有最多的就是水分,有的是自由水,有的是结合水,但是总量还是水第一。
伏羲钻木取火水火调节阴阳
水火代表的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阴阳,所以《内经》说“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水火的使用标志着掌握了阴阳之间的平衡。
其中,中医的经方就是利用这种水火的作用,将食物进行改造,变成适合人体健康的食物,《汉书艺文志》记载:“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正是因为中国饮食文化一直强调“火候”,其实就是强调阴阳之间的平衡。
火使人脱离了野蛮,水使人变成了智者熟食与生食有什么差别?
大家都知道,在远古时期,人类是茹毛饮血的,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很多营养是无法被吸收的,而且很多大分子蛋白质根本就无法进入人体,还有一些蛋白质会对人体造成损失。按照中医的观念,其实生食物有一个特性,那就是性寒凉,对人体的脾胃损伤是很大的。
但是如果只经过火烤,很明显食物的药性又会太温补,所以很多人吃烧烤容易上火,这种饮食习惯一样对人体有害。
唯有在水火的共同作用下,不愠不火,不过也不会不及,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体的脾胃舒适,才能使人体既不会补阳太过,也不会滋阴太甚,得阴阳之半。
虽然如此,食物经过水火的锻炼,还是有一些偏性,如果身体有寒热的偏性,还是要注意饮食,不可暴饮暴食。
现代西方人喜欢吃烧烤,烘焙的食物,或者半生半熟的肉,其实都没有将水火的用处发挥到极致,而中国人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