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实战:学医有路千万条,开示悟入见秋毫
学习中医,有的时候需要一些成功的案例作为学习中医途中的奖励和小惊喜,这样才能启迪灵思,开发智慧,建立自信。使用经方就是获得这么一种小赏赐的最佳途径,因为经方有的时候让人感受得到“出乎意料”的疗效,以其药简力专,四两拨千斤。
因家庭出身原因,从小就观摩父一辈诊病,对于父辈摸脉断病,开方治疾的神奇疗效甚是向往,但是一直以来都是走在正途上,上学才是正道,所以从未专门阅读医书,也未曾钻研医道。
但从上大学以来,开始钻研医学,慢慢跟诊、学脉,观看开方,始终不敢自己开方,2009年第一次独立开方,开出的是《伤寒论》中的甘草泻心汤,不仅将一个五十多岁的妇人的失眠治疗痊愈,还将其三十多年的白塞氏综合征治疗痊愈了。
妇人是农村人,从20多岁开始就失眠,但是一直没有治愈,用了各种方法,中医治疗无效就找西医治疗,西医治疗无效则中西医结合,而找笔者治疗的时候,主要是考虑治疗脾胃疾病,因为当时还有一点胃痛。至今印象深刻,患者的舌苔白,稍微有点黄色,所以患者本人有时会有心烦的症状,除此之外,经常有吃完饭胃胀的感觉,把脉时右关脉有点浮滑之象,还经常有口腔溃疡。
那个时候的脉法还不是非常精通,所以把脉的时候不敢随便说患者的症状,而判断患者的精神状态,症状,一半是靠脉象,一半是靠问诊,心中总是有点忐忑。
根据望闻问切的综合判断,第一印象即是《伤寒论》的条文“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本来想用三黄泻心汤,但是心中一想,三黄泻心汤纯粹寒凉,对于一个老年人,虚人来说不太合适。所以想怎么在里面加入一些药物,所以就想到了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这一系列方剂,因为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也有心下痞的症状,而且其中的人参、甘草都是补虚的药物,对于一个老年妇人来说,用这种方更加保险,更加万无一失。
开完方之后,我便从家中来到学校,也不知道疗效会如何,所以也没有继续回访,当年寒假回到家乡才被告知,老妇人服用这个方剂之后,胃痛好了,失眠也好了,连伴随着几十年的白塞氏综合征也好了一大半,还对我这个小中医的医术赞不绝口。
多次用甘草泻心汤
自从这个胃病、失眠、白塞氏综合征患者被治愈之后,我便对一些出现类白塞氏综合征患者进行观测,对这些患者往往都会细心地咨询其患病史,后来发现这些皮肤病患者都出现过或多或少的脾胃疾病,有的是肠胃炎历史,经过一段非常常的肠胃炎疾病历史,然后留下了皮肤病;有的是肠道做过手术,比如切割掉一段肠道,导致脾胃总是不好;还有的是正在犯肠胃疾病,而这些疾病往往都会从脾胃论治。
这些患者的问题是皮肤问题,但是从一个专业的中医角度来说,确实是脾胃问题。《金匮要略》记载: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嗄,甘草泻心汤主之。
对于这种既有神经问题,又有口腔、阴道等地方问题的疾病,中医叫做狐惑病,治疗起来就是用甘草泻心汤。在治疗第一个脾胃病案例之前,完全理解不了书中的意思,但是有了第一个案例,以及后来治疗的众多类似的案例,就能很好的理解狐惑病了。
而后世医家注解《金匮要略》时指出其关键所在“此证因伤寒而变斯疾,故初得犹状伤寒,病后犹肠胃空虚,而有热则虫上下作”,一语中的的指出,这种病症的出现,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肠胃空虚。
如何理解甘草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本是人体肠胃虚,是“大下”所致,所以整个方以甘草甘温之品作为君药,主要作用就是补脾胃,通过甘草之补益作用,调节人体的津液代谢,另一方面,甘草对人体的黏膜有很强的修复作用,在这个方剂上也可以得到相对好的体现;其中人参作为补胃气之药,也是至关重要的。干姜、半夏、黄连、黄芩等辛开苦降混合在一起,作为打开中焦脾胃的钥匙,能够将蕴结于中焦的湿热之气扫除干净,所以心下痞证可以非常容易的消失。而历来被忽视的大枣,其实也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矫正气味,如果在药中不加入大枣,苦味是难以入口的,但是加入大枣之后,苦味会相对减轻,另外大枣也是补脾胃,定精神的要药。众所周知的甘麦大枣汤就有大枣,大枣对于很多脾胃虚证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治病贵有所得
其实中医典籍汗牛充栋,基本上每一个要成为医师的人,基本上也都有了“读书破万卷”的经历,但是很少有深刻的见解,只有通过临床不断的实践和体悟,才会明白书中的深意。
在治疗一个疾病的过程中,能够收获经验,又能反过来理解经典中的条文,更能总结提炼成为日后临床的指导理论。从而深入的了解每一个方的立意与神奇疗效。
程子说“凡人才学,便须知着力处;既学,便须知得力处”。经典研习是入学的着力处,而临证的所得则是得力处,有了两处才能有所得,有所悟。
最好插入一点小广告,专门学习五运六气的《易道春秋》第三期提前开班,对五运六气感兴趣的同学可关注,课程由马纯阳老师亲授!报名可扫描以下二维码,收费课程,请慎入:
前期精彩:
经方杂谈
时方杂谈
五运六气基础
中医实战:感冒的辨证论治
中医实战:一篇文章教你学会防治中风(值得收藏)!
中医实战:一文看懂如何排除上中下三焦的湿气(治病、减肥、美白三联)
2019年多凶险,经济学家都没法预测,只有学了五运六气才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