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众方之祖--桂枝汤

众方之祖--桂枝汤
_
_

桂枝汤被誉为众方之祖,是学中医的人必须学会的一个方,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真正掌握桂枝汤的精义,很多人几乎很少使用桂枝汤。所以说桂枝汤为众方之祖,大多数时候只是一个口头禅,医者未必知道其奥妙。

大多数人,主要是温病学派的医家,认为南方无伤寒,所以南方基本用不上桂枝,桂枝汤自然也不可能用得上。现代的医家几乎没有人不受温病学派影响的,所以基本上也都认为桂枝汤只用于中风,只是外感疾病的一个方,忽略了桂枝汤可以加减化裁治疗几乎一半以上的疾病。

桂枝汤的君药是桂枝,
但是并不是仅仅以桂枝为主

还有一个重要的药物叫做芍药,按照桂枝治疗冲逆,可以辛甘发散,扶阳;芍药则可以酸甘生阴,使阴阳之间能够很好的协调。实际上,桂枝汤中桂枝所针对的大多数是上焦的问题,所以有冲逆则可以重用桂枝,可以加桂枝;芍药针对的是下焦的问题,所以上焦有问题很少加芍药,只有在少腹有问题时才会加入芍药。

桂枝与芍药之间的变化,
是桂枝汤运用的重要标准

加桂枝则是扶阳,加芍药则是柔肝,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对药关系。温病学派及后世很多医家都没有明白这个关键点,所以有的时候用桂枝汤都是用桂枝二两,芍药三两,有时甚至没有生姜、甘草、大枣。

生姜、甘草、大枣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众所周知,大枣是非常有名的粮食,特别是山东一带,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大枣,大枣具有充饥的作用;甘草则是生长于沙漠地区的本草,具有非常强的保持水分的能力,所以用甘草一般都是关键的津液出现了问题。生姜则在使用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方都可以用,只是阳明的大热之证不可用。

陈修园说《伤寒论》397法,一言以蔽之,就是存精液。因为外感疾病治疗最重要的方式就是通过发汗,或者通过泻下作用,达到治疗的效果。甘草就是一味非常好的存精液的药,所以凡是出现了舌苔比较干枯的症状就可以加大甘草的用量;而出现了水肿,舌苔厚腻,即使需要使用甘草,也要减量。甘草一般用10~15g,如果湿气比较明显则用5g,有明显的水肿,或者肾病,就需要着重考虑,到底解毒的需求大,还是祛湿的要求高。

大枣其实也有甘草一样的作用,但是大枣作用的部位不一样,甘草主要作用于脾胃,所以有胃肠黏膜症状的,大多会使用甘草;大枣则多从肺来考虑,比如十枣汤用来治疗肺气导致的水肿,就不用甘草,用大枣。大枣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矫正味道,对于很多口味不好的药物,只要加入一些大枣,就可以很好地矫正味道,加强可摄入性。

生姜有时与干姜等同使用,但是生姜的作用比干姜更多,比如生姜可以解毒,主要是针对各种菌类的毒。生姜主要会用来治疗各种水气,所以有除痰饮的功能。《神农本草经》说生姜可以通神明,可见可以用来美容,因为面部表情是神的表现,所以能够通神的药物都具有美容的作用。

桂枝汤调和营卫

桂枝汤调和营卫,重点不是桂枝和白芍,而在于生姜、甘草、大枣,因为这三味药才是关键的补脾胃药,脾胃正则营卫自调。

营卫和只有一种方式,但是因为不和有好几种方式,营卫和就是营气围绕人体转50度,卫气围绕人体转50度,两者都符合才算营卫和。

如果其中一个没有转到50度,或者超过了50度,就是营卫不和,所以《伤寒论》说有营和卫不和,有卫和营不和。

营卫不和通常表现就是出汗,或者说自汗,或者恶风。自汗与盗汗有区别,但是也有共同点,所以桂枝汤有时可以治疗自汗,有时可以治疗盗汗,比如用来治疗盗汗,一般还会加入龙骨、牡蛎,治疗自汗又有时还会加入黄芪。

桂枝汤与桂枝法

桂枝汤的变化最多,后世将桂枝汤的变化变成了一种通常用的法度,于是就有了各种学派的特点。比如黄元御就是利用了桂枝汤的功能,变化化裁成为各种疾病治疗的重点方剂。
桂枝汤的加减化裁,被后世称为桂枝法,桂枝法主要就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减,但是只要桂枝汤加入了大量的附子,就不能叫作桂枝法。

黄元御用桂枝汤加减,主要是一些活血化瘀和开阔中焦的药物,就成了治疗水寒土湿木郁的主方,屡用屡效。比如加入泽泻,主要针对的就是中焦及下焦有湿气,加入白术或者白芷就是中上二焦有湿气。桂枝汤最怕的就是中焦有湿热,或者有寒湿,故而桂枝汤的变化之中,中焦药物是最重要的。

黄元御的桂枝法,桂枝和白芍都保留在原方了,而火神派的桂枝法则去掉了白芍,保留了桂枝,但是加入了其他药物,比如法半夏,陈皮,茯苓,白术,苍术,山楂,白芷等药物。

桂枝法和桂枝汤的要义在于将人体浮越于上焦的气降下去,这样才能固肾之根本,气应升而不能升,才会导致应降而不能降,气不能降则肾气衰微。

大家都知道有一个肾气丸,其中有肉桂,大多数人都认为肉桂是扶阳的,但是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肉桂能降气,能够将浮越之阳引而下之。

网上流传的桂枝法基础方是桂枝、贡术、山楂、生姜、甘草,主要治疗的是外感有汗的患者,具有桂枝汤一样的作用效果。事实上,桂枝法的好处在于加入了苍术这个燥湿的药物,而减少了红枣这种滋腻之品。山楂有点类似白芍的作用,也是酸收的,还有活血化瘀,补血的功效,甚至还有柔肝的作用,只不过山楂比白芍有一个好处就是山楂可以开胃。

在以上药物的基础上,加上一味陈皮,那么疗效就会更好,桂枝、苍术、山楂、生姜、甘草、陈皮,也是桂枝法,但是这种桂枝法主要用于外感无汗之患者,据说也具备麻黄汤的作用。这里直接加入一味陈皮,其实陈皮是非常好的理气之品,只要稍微有气滞的现象就可以加。气滞现象其实是很常见的,一般只要出现解大便难,就可以理解为稍微有点气滞。

桂枝法服用之后,会上瘾。因为桂枝法的作用是增强人体的正气,同时有收敛、降气之功,但只要一停药,人体的气机就会变化,由于不受约束,便会出现全身的不适现象,但是这种不适现象在时间的推移过程中,会慢慢减轻,最后变得很舒服。

桂枝法一般会出现眩冥反应 ,辨对了证,用对了药,一般在3~5天会出现各种头晕症状,但是也不必太大惊小怪,因为时间一过,各种症状都会消失。

桂枝法一般用来治疗阳气虚衰之人,比如手脚冰凉,经常肠胃不适,或者不能食用生冷的患者。对于脉象比较洪大,或者手脚心热的患者,一般不必要使用桂枝法。

如果出现了右关脉浮滑,一般就是中焦有热,即使使用桂枝法,也要变着法子使用。比如黄连汤,加点黄连,先燥湿,再用桂枝降气。比如桂枝人参汤法,先用人参汤将人体的脾胃开启,再加入桂枝降气,这样就能理顺人体的气机。

虽然是桂枝法的作用是降气,是收敛,但是对于有痔疮之人,用桂枝法效果却不会太好,因为桂枝多少还是有点发散之性的,但加入芍药就没有这个弊端了。

《伤寒论》中的酒客家,大家都知道舌苔是黄腻的,很少人会从湿热的角度加以分析,其实酒客家就是湿热重,需要着重用除湿之药之后,才可使用桂枝汤,酒客家之所以不喜甘,就是因为湿气重。

本文节选自《伤寒方杂论》

往期精彩内容
庆余版中国哲学史诗的用途

立春日,关于疫情的几点思考

名方妙用:上盛下虚气管炎,降气汤中诸法全。

太极与无极:宇宙的归途。

你的每个在看
我都认真的当成了喜欢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