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身体被掏空?都是体虚惹的祸!
转自公众号:省中研 岐黄视界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5NTAzMzQ1Nw==&mid=2247488768&idx=1&sn=8f4ef4c26be02b71f160d6619d4757fe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你的身
体是哪种虚,你知道吗?
经常有人说,头晕了,上火了,不想吃饭;上火了,睡不着觉,实际上这都是错误的,其实这不一定是上火,这其实是“虚”。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这样说过:“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那么对于“虚”你又了解多少呢?快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One
火的真面目
头晕,十个里面九个都是虚。老百姓说的火,其实是脾气虚,睡不着觉是心血虚、心肾不交。中医讲辨清虚实好用药,对于“虚实”《黄帝内经》中是这样说的: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意思就是说,人之三宝“精气神”损耗过多,就会导致体虚。
Two
“精、气、神”的关系
“精气神”为人体三宝,精为身之本,神为力之本,气为寿之本。精、气、神三者同盛同衰,精能生神,神能御精,精足则形健,形健则神旺。反之精衰则体弱,体弱则神疲。肾精充足,精能生神,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就好,所以肾精充足的人,脑子就好。神能御精,人的脑子好,就能保养好自己的精气。精足则形健,如果肾精充足,人的身体就健壮。形健则神旺,干什么工作都精神有劲。
Three
气虚证
有些人没精神,头晕,不想说话,这就是气虚证,医学上讲是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后加重,舌淡苔白,脉虚无力,这些都叫气虚。中医认为“言多伤气”“多言则气乏”。简单的说就是话说多了会损害人体元气,导致气虚。因此对于气虚的人来说,要“寡言养气”,而除了少说话外,还可以吃点补气的中药。
Four
中药治气虚
比如可以吃点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可以泡点黄芪、西洋参。如果你的身体出现了比如容易疲劳、不想说话、四肢乏力、容易感冒、稍微一动就出汗,那你可能是气虚,除了吃理气、补气的中药外,生活中,也要多吃像土豆、山药、香菇、牛肉、糯米、蜂蜜等等来补气。
Five
血虚证
有些女同志夏天手脚热,冬天手脚凉,身上没有劲,脸色不好看,这就叫血虚证。所以我们经常煲个当归羊肉生姜汤,这些都是补血的。你面色淡白萎黄吗?你总是头晕眼花吗?你经常心悸气短、手足发麻吗?如果你有这些症状,十之八九是因为血虚导致的。而传统中医学认为“久视伤血”,所以血虚的人要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养,防止因为过度用眼而耗伤身体的气血。平时注意眼睛的休息,适当眺望远方,长时间用眼后按摩眼部。
Six
阳虚证
有些人腰酸背困,手脚凉,大便稀,这就叫阳虚证,我们叫畏寒肢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内经》上的一句话叫:阳虚则寒。所以有一种药叫做金匮肾气丸,又叫八味地黄丸,这个就针对阳虚证。
阳虚简单来说,就是体内阳气不足了,就像天气一样,没有了太阳,我们就会感到特别的冷,所以阳虚的人会特别怕冷,手脚总是冰凉。因此对他们来说,首先就是注意保暖,尤其是腹背、腰部、脚、腿的保暖。其次要远离空调,选择温和的运动,最好在户外阳光里。
同样是身体虚,到底是哪种虚,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要分清,辨证体质,才能对症治疗,治病可不要“人云亦云”。
胡兰贵
山西省中医院 内科 主任医师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长]
长期致力于中医内科疑难杂病、风湿病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擅长应用中医经典理论治疗内科疑难杂病、风湿病。
[出诊时间]
每周一、周四上午(总院)
每周二上午、周五全天(和平分院)
END
你与世界
只差一个
公众号
爱我请给我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