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秋季养生需注意,送你几招记心里!

秋季养生需注意,送你几招记心里!

肿瘤一科 李娜

秋 季 养 生

酷热不再,天气渐凉,是进入9月后大家最直观的感受。《春秋繁露》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9月养生也要注意阴阳平衡。阴阳平衡,人体气血就可以充盈,身体的各项机能就能很好的运作,心、肺问题也就不容易出现。

01

>>>防凉<<<
呼吸道疾病
白露过后,天气转凉。虽然白天的气温仍可达30度左右,但夜晚仍会感到有点凉,日夜温差较大,下雨时,气温下降得更为明显。如果这时穿的过于裸露,冷空气会刺激皮肤,人体会因着凉而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寒邪,易出现肺部及呼吸道疾病,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肺炎等问题。因此,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不能坦胸露背,睡卧不可贪凉,撤掉凉席,关上窗户和空调,换上长衣长裤入睡,将薄棉被备在床头,这些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哮喘病患者、关节炎患者、体质较弱的患者等,更要注意随着气温的高低变化而加减衣物。

02

>>>秋燥<<<
口干舌燥
秋风降温的同时,把空气中的水分也吹干了,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秋燥”。由于肺主呼吸,外合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故当空气中湿度下降时,肺、大肠与皮毛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鼻腔出血。因此,值此时节,一定要滋阴润肺,以防秋燥伤人。
日常饮食中,应增加对芝麻、蜂蜜、枇杷、西红柿、百合、乌梅等柔润食物的摄入,以益胃、养肺、生津。还应多喝水,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同时,推擦鼻梁也有助于养阴润肺。用右手食指指面放在鼻尖处,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由鼻尖向鼻根交替反复揉动,约20-30次。

03

>>>湿邪<<<
肠胃疾病

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在夏季,人们为了防暑降温,往往生食大量瓜果。“甜蜜”的瓜果易生食,从而阻碍脾胃的运动消化功能。如果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则腹泻、下痢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因此,秋天应少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弱者尤其应该禁忌。

04

>>>温差<<<
心脑血管疾病
秋季早晚温差大。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来说,太冷太热都是诱发因素。因此,在季节更替之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要特别注意。季节更替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这是因为:夏季与秋冬季吃药的药量、药效都有所不同。夏天热,血管扩张,可能剂量较小;而秋冬天气转冷,血管收缩,则需要增加剂量或根据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换药。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感冒诱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秋季养心,还要做到力求其静。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避免烦扰。若心情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

小妙招

01
体育锻炼

登高望远,以阔心胸,使内心豁达,从而安定神志。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还可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早上凝神深呼吸三分钟,也大有裨益。
02
食疗法

莲藕秋季最进补,可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搭配黑木耳还可滋补肾阴。同时,日常饮食中要忌食蒜、葱、生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品和调品,避免加重内热,使燥邪侵犯人体。

玉竹、百合各30克,蜜枣5枚,陈皮1块,大苹果3个,猪肉250克。将苹果去皮核、切块后,与其他全部放入砂锅中,加水煮开时加入猪肉,中火约2小时,调味即成。能滋阴养肺,止咳安神,防燥护阴。

生地黄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许。将生地黄洗净细切后,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约30分钟后,滗出药汁,再复煎煮一次,两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100ml,备用。将大米洗净煮成白粥,趁热加入生地汁、适量白糖调味即可。有助于滋阴生津。
03
按压太冲穴

抑郁不畅找太冲。太冲穴又称为撒气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第一、二跖骨接合部之前的凹陷中。有助于消除抑郁,改善心情。

图片:摄图网
侵删请联系微信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