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生治咳三十年,观念被彻底颠覆了【跟己安先生学中医】
导读:《小道经方》众多的粉丝中,有一位叫“来去自在”的临床医生,他有天然的优势,学了就能在临床中用到。本篇文章就是他跟己安先生学中医后的临床心得体会,也在实践中解决了多年的困惑。
实践经方 找回国学自信
药中肯綮,如鼓应桴——三十年治咳的得失与感悟
大凡论治咳嗽的文章,开头大多冠以‘’ 咳嗽为临床难治之症‘’的表述,本人从事呼吸内科三十余年,治咳无数,亦深有同感 。 院校中医内科教材对咳嗽的辨治,先分外感、内伤,治分寒热虚实,辨证不离脏腑,洋洋总总,条分缕析,细致入微,惟用之临床,鲜有奇效,所以总能发出“咳嗽难治”的感叹!
回忆数十年前刚刚从事临床时,以中医内科学辩证施治为准绳,止嗽散,桑杏汤,清气化痰汤为常用之方,病轻易治者或可取效,而稍有缠绵,则束手无策。 后来,逐歩认识到,经方才是临床取效的不二法门,同样,想要取效于咳嗽,还得从经方处下手。
初识小青龙汤的神奇,是从一个病人开始的。二十多年前,一患者因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住院,经西药抗感染,解痉平喘,病情得以控制,唯每至深夜,必咳喘发作,畏寒背冷,痰质清稀,多日再未改善。某日适余値夜,咳喘如期而至,细致观察,一派肺寒之象,与小青龙汤方证颇似,次日疏方一剂,当晚咳止喘息,不日出院。当时惊叹于小青龙汤的神奇,以后便走上了学习伤寒之路。
囿于中医内科学肺寒肺热学说,二十年来以小青龙治咳,抓症多以舌淡苔白,痰清稀,或泡沫白痰等典型的肺寒表现,用之多随手而愈,疗效堪夸。而苔黄口燥,痰粘痰黄,表现似属肺热的咳嗽,仍以清热化痰选方,方如麻杏石甘汤、桑白皮汤、清气化痰汤,疗效大多不尽人意,或有部分病人虽黄痰消失,但咳嗽却仍缠绵难愈,急切不能收功。后自已不断摸索发现,此时在原方的基础上加温肺之姜辛味,多能获效。
从此对肺寒肺热理论的正确性产生了质疑。但对典型的“肺热”咳嗽,小青龙仍不在选方之例。 去年秋天,有幸参加跟己安学中医的经方学习班,先生高屋建瓴,打破传统学习伤寒的框架,从方证相应入手,再直击每一经方背后对应的病机,从病机处入手,从而推演出更多更广的应用范围,在方证相应的基础上,升华到对“机”施治,勿囿于表象,使我真正走上了经方之路,而临床疗效也有了质的提高。
对小青龙汤有了更高的理解。 改变源于去年初冬的一次感冒。当时感冒流行,我科同事多人生病,表现大致相同,低烧,体倦乏力,痠楚不适,鼻塞涕浊或黄,口咽干燥,痰粘咳吐不爽,先从肺热处方,麻杏石甘加鱼腥草,黄芩,桑白皮浙贝母等清肺化痰之品,两天未见寸功,于下午二点许,忽然想起先生对小青龙汤的论述,当即抓药(免煎颗粒)。麻黄10克桂枝10白芍10清半夏10干姜10细辛10五味子10炙甘草10附子12石膏30,一次顿服,见证奇迹的时刻就出现在二十分钟后,周身微汗,体痛随除,鼻塞通,浊涕无,咳痰易出,呼吸顿覚舒畅。真有病苦顿然若失之感。睡前再服一剂,次日基本痊愈。当然,就在我服药见效的同时,立即嘱同事照方服药,亦收到相似的效果。
这次生病服药的体验,彻底巅覆了我对中医内科学理论的认识,同时,对‘“方证相应是经方应用的最高境界”’这句最经典的教言,也有了新的理解。方证相应固然是经方应用的尖端,而抓住每一经方背后对应机关,也就是病机,才是运用经方的化境。经方治病非是从临床表象入手,其起效的关键是板动了治病的机关,也就是内经所言“治病必求于本”的大法。
嗣后,逢咳必用小青龙,半年多来,门诊工作得心应手,很多难治的咳嗽,多能很快收效。 咳嗽表象虽各有异,究其本质多为寒邪入肺,肺气郁闭,宣降失常,因体质不同,病期长短,及用药的影响,寒化则畏寒痰清,热化则咽燥痰浊。津液水平亦决定了病情的寒热趋势,但其本质不外寒郁肺闭,因些,小青龙开郁破寒,势道劲猛,用之则肺气开,寒气散,咳必除。 最令我困惑的是肺热能用小青龙吗?体会至此,一切便应刃而解了,寒邪一散,肺气一开,津液立得敷布,郁之不存,热将安附焉?
然本方之用,若见肺热痰黄,石膏黄芩括蒌加之可也,津液耗伤,二冬生地亦可用之。先生特别嘱咐,生津之品常生羈绊,小青龙为纯阳之品,若加之往往影响疗效,因此应根据津液水平和提前预见到病人服药后的状况,做到进退有度,才能药中肯綮,如鼓应桴。
跟已安先生学中医,一年来收获颇丰,此仅小青龙治咳的体会,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治咳非此一方一法,总以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方不负先师仲景之望。
小道经方知识储备
大凡咳嗽,想要彻底治愈,必然要用到小青龙汤,才能将邪气彻底排出。否则,有时候咳嗽看似好了,其实只是病邪暂时被压制了,这也是咳嗽为什么会会反复发作的原因。
小青龙汤在应用的过程中,因为发汗剂容易伤津液,所以在应用此汤的过程中一定要留意患者的津液水平,留意当时的状态患者是否构成发汗的条件。在当机的时候应用,才能效如桴鼓!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更多精彩的养生内容、健康咨询,不一样的中医知识,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小道经方
亲爱的朋友们,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小道经方》的疑问,可以联系小道经方工作人员,我们会为您做专业、详细的解答。
新浪微博:@小道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