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王晞星开创“和”法治疗肿瘤先河

王晞星开创“和”法治疗肿瘤先河

王晞星近照

从神农尝百草开始,中医药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肿瘤(分为良性与恶性,这里特指恶性)一直被视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怎样利用中医药的优势,对抗肿瘤顽疾?这是王晞星夜不能寐,辗转反侧思考的问题。几经波折与努力,他建新说、立新法、研新方,开创了“和”法治疗肿瘤的先河,为肿瘤患者带去了健康福音。 那么这样一位从年少时便悬壶乡里,到如今名冠三晋的中医,是如何从一个赤脚医生成长为三晋名医?又如何顶着压力,探秘肿瘤难题?本期寻访山西好中医将带你走进王晞星的中医世界。
医生简介
王晞星
男,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山西名医,第四、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西中医学院副院长,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山西省中医院院长,卫生部中医肿瘤临床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国家中管局中医肠疗重点研究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十一五”重点专科带头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工程人才称号。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执委,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山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委员,山西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中医师协会副会长,《山西中医》杂志主编。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4项、发明专利2项,研制新药1种,获国家3类新药证书,研制抗肿瘤系列中药制剂10余种。主编论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实用方剂
成分:冬虫夏草,西洋参,壁虎
功能:益气扶正,解毒散结
主治:用于中晚期肿瘤患者或手术、放化疗后肿瘤患者抗复发、转移的治疗。
用法:以上三药三等份,研磨成细粉末,装0.5号空心胶囊,每次4粒,每日1—2次。
1 年少学医每天背诵汤头歌诀
1959年,王晞星出生于稷山县。高中毕业后,17岁的王晞星回家务农,和祖辈们一样过上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一面是冰冷的贫瘠土地,一面是火热的少年心。专属青春的激昂斗志实在是无以安放。半年之后,一个改变他命运的机会出现了。
当时王晞星所在的城关大队卫生所的药剂科需要一个调剂药物的。在过去,没有上岗证这一说法。卫生所张所长知道王晞星高中毕业有文化,就让他去了药剂科。没有洁白的工作服,依然是一身粗布衣裳,王晞星就这样走进村卫生所,成为一名年轻的赤脚医生。
张所长成了王晞星学习中医的启蒙老师。跟张所长抄方、巡诊、采药、制药,接受老师对接诊病例的剖析点拨,耳濡目染之下,王晞星渐渐喜欢上了中医,同时也坚定了学医、行医的决心。在此期间,学习中医知识之余,背诵中药的汤头歌诀,成为了王晞星的重要任务。在做调剂员时,他给自己限定了一天要背一首汤头一首歌诀的任务。多年以后想来,他现在所用的好多汤头歌诀都是那会儿在当赤脚医生的时候记下来的。
白天接诊病例,晚上温习医学经典……他在掌握复杂而深厚的中医学知识的同时,开始小试身手。一个亲戚肚疼便脓血,王晞星和张所长看了之后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他便用之前看到的金匮牡丹皮汤治疗肠痈的方子,给亲戚治疗。几天之后,亲戚的阑尾炎痊愈,至今没有再发作。用自己的所学“小试牛刀”之后,王晞星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医学更感兴趣了。
恢复高考后,他报考了中医专业,从一名基层的赤脚医生一跃成为了山西医学院中医大学班的天之骄子。在那里,他离悬壶济世的梦想更进一步了。
2 博采众长精研消化系统疾病
在山西医学院中医大学班,王晞星勤奋刻苦,尽情汲取知识养分。那时的图书馆成为他的“第二课堂”,即使是周末,也不忘静坐其中,饱览医书。1985年,26岁的王晞星作为优秀毕业生,分配到了山西省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即现在的山西省中医院,成为了消化科的一名住院医师。从此,他踏上了正规的、拯危济厄的岐黄之路。
在省中研,这个山西最好的中医医疗、科研单位,王晞星如鱼得水,如鸟投林,他常怀向学之心,博采众长,勤学不懈,打下了坚实的临床基础。与此同时,他还利用一切可用的时间,跟随消化科主任肖汉玺出诊。肖汉玺出身六代中医世家,德艺双馨,对王晞星的影响至深至远。“我觉得肖主任就是医风里面的典范。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能像他一样成为一个名医,成为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个目标。”王晞星回忆道。
中医在消化系统研究方面有其特有优势。最初工作的十余年,王晞星主要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与研究,1991年,王晞星在国内最早提出应用中医“理气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新观点,被收录于1997年卫生部中医教材七年制教科书。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道常见病,中西医治疗溃疡近期均有肯定的疗效,但远期易复发是治疗的难题。从中医角度讲,王晞星认为,脾气虚弱是溃疡复发的主因,瘀血内阻是复发的次要因素,故以益气健脾、活血生肌改善溃疡愈合质量,可降低复发率。有位患者消化性溃疡反复多年,走遍全国都没有解决复发的问题,遂慕名而来,王晞星根据病人情况,通过详细的病案分析,精心研究,制定了具体的治疗方案,经过半年治疗病人痊愈,至今未再复发。
3 迎难而上让患者身体与肿瘤和平共处
天下之至变者,病也;天下之至精者,医也。
在消化科精研多年的王晞星,突然将目光投向了曾被视为中医禁区的肿瘤专业。这一举动引起了一片哗然。有人劝他继续待在消化科,肯定前途不错;有人给他泼冷水,让他三思而后行;也有人说王晞星胆子太大了,没把握的事也敢做。2000年1月,在一片质疑、批驳和嘲讽中,王晞星顶着压力,牵头创建了山西首个中医肿瘤专科。
其实,王晞星并不会做无把握之事。在消化科时,他就开始跟肿瘤打交道。多次接触后发现,中医在治疗消化道肿瘤方面具有特别优势。在临床实践上,有好多重症患者通过中药治疗后,不仅改变了生活质量,有的还延长了生命。另一方面,那时的省中研还没有肿瘤科,对全国来讲,好多医院也都是刚刚开始成立肿瘤科。乘着这股发展东风,山西首个中医肿瘤专科就这样诞生了。
正所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尽管科室新建,只有五个大夫,六个护士,但王晞星和他一手打造的新团队,在临床中实践,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总结,凭借不服输的性格,他建新说、立新法、研新方。针对癌症患者放、化疗之后造成的免疫功能下降,胃肠道反应,肝、肾脏器损害等,王晞星开创了“和”法治疗肿瘤的先河。
能不能让患者的身体与肿瘤和平共处,这是“和”法治疗概念的来源。也就是大家所讲的“带瘤生存”。“和”法治疗肿瘤,就是通过调整正负功能,通过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通过抑制肿瘤的手段让身体和肿瘤和平共处。这样既能使人体的免疫系统不受到侵害,又能保留人体的正气来抵御肿瘤细胞的扩散。在治疗肿瘤方面,王晞星既重视肿瘤局部的病灶,同时又注意全身治疗,祛邪与扶正并用。而在用药的问题上,他使用“去邪不伤正,养正不助邪”的药物,疗效显著,屡起沉疴,挽救了无数危重患者。
2004年,王晞星被评为省中医院的名医,实现了他刚入院时许下的心愿;2006年,他升任省中医院院长,成为了医院发展前行的掌舵者。抓急症,带高徒,搞科研……肿瘤科乃至整个中医院,在他的带领下,硕果累累,成绩斐然。如今,省中研肿瘤科已成为国家卫生部重点专科、国家中药管理局的重点学科、国家中药管理局的重点专科、国家中药管理局的重要研究室。并由最初成立的18张床,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14张床及一个放疗中心和一个介入中心的大科室。
30余年的救死扶伤,30余年的博施济众,王晞星热爱中医,热爱中医事业,他用自己的担当与责任为病患提供简便廉验的中医药服务,惠及众多三晋百姓。
『扫扫加关注,身体更健康』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