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夏季养生宜“养阳、养心、避暑”,助养阳气,安心度夏

夏季养生宜“养阳、养心、避暑”,助养阳气,安心度夏
骨科 王馨芳

夏季养生

夏季是一年之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始于立夏,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
四季之中,夏季主“长”,此时天地万物阳气旺盛,人体也要顺应这一时令特点。需要注意凡事有度,阳气过盛就会造成心火旺盛。
中医五行认为∶“夏属火,其性热,通于心,主长养,暑邪当令。”意思是说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其性质属于热,通于我们人体五脏的心脏,夏季主要的邪气是暑邪。所以夏季养生重点是养阳、养心、避暑。

01
养 阳

夏季养生
我们常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为什么要养阳呢?因为夏季是一年之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阳气上升,天气炎热,所以人体要顺应自然保护自身的阳气,注意养阳。养阳首先就是不要熬夜,注意保暖,切勿贪凉,夏季虽然气温很高,但是我们不能过分贪凉。空调温度过低,经常吃寒凉的食物或喝冷饮,这些都会损伤人体阳气。

02
养 心

夏季养生夏季对应的五脏是心,养心最重要的是调整自己的心境。《黄帝内经》说夏季应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

养心食疗是很关键,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养心食物更为关键:

心火旺盛的人
食用清心的食物,比如西瓜、莲子、绿豆等。切记不能食用过多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否则心火更加旺盛。这样更容易导致动怒情绪。
心神不宁的人
可以食用一些安神的食物,比如红枣、灵芝、核桃等。除了吃一些安神的食物外,还要注意休息,少熬夜,尽量早睡早起。

03
避 暑

防暑避暑
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为 10 天,中伏为 10天或20天,末伏为 10天。"三伏天"的"伏"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这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夏季暑气当令,耗气伤津,应从心理、起居等方面做好避暑。

1.思想宜清静
七月酷暑蒸灼,人容易闷热不安和困倦烦躁。所以首先要心平气静、神清气和,切忌火脾气,防止心火内生,心静自然凉。

2.居室宜清凉
早晚室内气温低,应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中午室外气温高于室内,宜将门窗紧闭,拉好窗帘,阴凉的环境会使人心静神安。

3.游乐宜清幽
夏季不可远途跋涉,应就近寻幽。晨起,曙光初照,空气清新,可到草木繁茂的园林散步锻炼,吐故纳新;傍晚,漫步于江边湖畔,暑热顿消。

要合理安排室外活动
天气炎热时,要尽量避开高温时段。将户外活动都安排在早上或晚上,气温凉爽的时候。活动一段时间后要注意休息,多补充水分。

因此,夏季养生,精神上要避免懈怠厌倦之心;情绪上要心态平和,免生燥热;生活上既要防暑驱热又要谨防贪凉受寒;起居上宜晚睡早起,另加注意饮食卫生,就可以避虚邪、远疾病,安度炎炎盛夏了。

图片:摄图网
咨询、侵删请联系微信

Hi,大家好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山西省中医院
入驻微信视频号啦!!!
怎样才能找到山西省中医院的视频号呢?
扫描或者长按下方二维码
点击关注就可以啦!

不仅可以看到医院的短视频
还有各种疾病科普
中医养生类视频等着你来看
快叫上小伙伴一起关注吧!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