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一学就会艾灸疗法治百病 / 正文

热敏灸养生保健疗法--支气管哮喘(热敏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优势)

一、概述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加剧。 本病属中医“哮证”、“喘证”、“痰饮”等病证范畴。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宿痰内伏于肺,与遗传、体质、情志、环境、外感、劳倦、饮食等诸多因 素有关。 二、诊断要点 1.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症)至少以下一项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5%以上),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 性,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20%。 5.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胸闷、咳嗽,如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纤维化、急性左心衰等。 三、穴位热敏化分布 以背部及腰骶部为高发区,多出现在风门、肺俞、至阳、次髎、命门、肾俞、腰阳关、关元俞、神阙等区域。 四、灸疗操作 根据上述穴位出现热敏化的不同,按下述步骤分别依序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四步法施灸操作:先行回旋灸3分钟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2分钟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2分钟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 1.风门、肺俞穴同时双点温和灸,患者自觉热感透至胸腔并传至上肢,灸至感觉消失为止; 2.至阳、次髎穴T形温和灸,患者自觉热感透至胸腔并沿督脉向上传导,灸至感传完全消失; 3.肾俞、腰阳关穴三角温和灸,患者自觉热感扩散至整个腰背部并向下肢传导,灸至感传完全消失; 4.关元俞、命门穴三角温和灸,患者自觉热感透至深部并扩散至整个腰背部,灸至感传完全消失。 5.神阙穴单点温和灸,患者自觉感到热感透至腹腔或出现带脉感传,灸至感觉消失为止。 五、感传活动 1.感传性质:以温热感为主,亦可见酸胀、疼痛(非施灸局部)、灼热(非施灸局部)、麻木等,少数患者可出现凉感。 2.感传形式和路径:感传形式为扩散、深透、循一定路线传导(有蚁行、流水等形式)等。如灸风门、肺俞穴热感透至胸腔并向上肢传导,灸至阳穴热感透至胸腔并沿督脉向上传,灸次髎穴热感扩散至整个腰背部并向下肢传导,灸命门、肾俞、腰阳关、关元俞热感深透并扩散至整个腰背部,灸神阙热感透至腹腔或 出现带脉感传。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