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高级按摩师证培训学习 / 正文

按摩治疗小儿股内收肌炎百余例临床分析报道

按摩治疗小儿股内收肌炎百余例临床分析报道

三年来,本院门诊应用按摩疗法接治105例股内收肌炎患者,均临床痊愈,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

105例患儿中,男77例,女28例;年龄最小者3岁,最大者15岁,平均年龄7.5岁。多数患者有剧烈运动、股内收肌过度外旋史。
二、临床症状与体症

大多数患儿发病时出现腹股沟部软组织肌腱、韧带、筋络略有孪缩,痉孪疼痛,影响站立或行走为其主要特征。患肢呈屈膝旋内或旋外,足尖踏地跛行。患肢外展,屈髋活动受限,下蹲较难。少数患儿出现患肢假性短缩或增长现象,一般淋巴结无肿大。本组病例中,81例患儿经X光拍片检查为阴性,患肢骨胳无异常。临床检查绝大多数患儿腹股沟部疼痛,无明显肿胀,软组织有痉孪孪缩现象,影响了患儿站立、行走、下蹲。患肢呈屈膝旋内位65例,屈膝外旋19例,下蹲困难69例,半屈蹲36例,患肢有明显假性增长者34例,缩短者26例,另外还有极少数患儿出现假腹疼、假膝疼现象,经查膝、腹均未病变,这是内收肌损伤后,反射性引起假性疼痛的症状。仰卧正位屈髋试验正常。屈髋旋内、旋外有不同程度受限,患肢的股内收肌全都有紧张压痛,据按,局部有明显肿胀,无淋巴结肿大体征。
三、治疗方法与操作手法
1、治则:接触痉孪,疏通筋络,剥离粘连,恢复功能。

2、手法操作:患儿俯卧位,医者用常规的推拿手法在腰骶部施术5分钟,使腰骶部神经、肌肉解除疲劳,随即医者再从髋部推揉、拿揉大腿内后侧肌群10余分钟,使肌群筋腱粘连松解,舒适温热。

令患儿仰位,患肢屈曲,医者双手交替分推内外侧肌群策10余次。让患者伸直,医者一手由内髁上推至鼠溪部,一手由大转子推至外髁,使大腿肌肉全部放松,患儿感到舒适为度。再令患儿患肢屈曲位,足跟放在健侧膝上,医者反复由上而下掌揉拿内收肌肌群,使患部肌肉有伸展、温热之感。患肢屈膝慢慢向内向外旋转各5次,使肌肉韧带逐渐松解。患肢伸直,足跟放至医者膝上,双手轻轻叩打一分钟。

患儿仰卧位,患肢在下,健侧屈膝抬起,医者一手托起健侧腿,一手由上而下拿揉患肢3—5遍,五指由上向下疏摩5次,并加弹拨,由上向下掌揉5遍。患儿仰卧,点压气冲、萁门、冲门、血海等腧穴,医者再由上向下推揉大腿内外侧肌肉。全部手法需25分钟左右。
四、典型病例介绍

李辉,男,15岁,学生。暑假期间骑马,因马惊,从马背摔下,当即损伤右腿股内收肌,两天后,股内收肌疼痛,走路跛行,患肢外旋,下蹲困难。临床检查,患肢屈髋重度受限,抗阻力髋关节内收试验(+),两下肢对比,患侧较健侧增长3cm,腹股沟部肌肉紧张,并有压痛,淋巴结无肿大。按上述手法治疗8次痊愈。
五、讨论与体会

小儿股内收肌炎是各种原因损伤造成的无菌性炎症,内外用药疗效不佳。本病是儿科中的常见损伤疾患。其发病机理主要是活动过猛,损伤股内收肌,即使较轻微的损伤也可导致发病。中医认为,小儿为至幼之体,肌筋娇嫩,发育不全,故易受损。损伤后气血淤滞,肌筋拘孪而至疼痛。笔者应用按摩手法可舒展肌筋,活血散淤,剥离粘连,使其筋舒肉松,痛止病愈。另外,在临床中遇到少数患儿病侧出现增长或缩短,按实际测量无任何改变。这是一种保护性姿势改变引起的假性征象。此征象只反映症状的轻重,与发病时间的长短不同,故临床对此不采用任何治疗措施,待疼痛消失后,次症消失。极少数患儿发生的假膝与假腹疼痛症,是刺激闭孔神经所引起的。再因小儿对病情不能详细叙述,体格检查时不能完全合作,给临床诊断增加了困难,临床应注意鉴别诊断,防止发生误诊延误治疗。本症按摩治疗最长者10次,最短者2次。均痊愈。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