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7例临床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由于腰部椎间盘中的纤维环发生破裂,盘内的髓核从破裂口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而引起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的一种常见性疾病。其中,腰椎4—5之间的椎间盘纤维破裂的最多。
我从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间对6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按摩方法治疗,均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一)本病与性别的关系:在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67例病例中,男53例占79.1%,女14例占20.9%。男女之间比3.7:1。从比例上来看,患者多数是男性,这可能是男性引发该病的机会较多。
(二)本病症状:本病主要症状腰部疼痛,坐骨神经痛,活动受限,尤以前俯,后仰时为甚。临床多见于一侧神经根受压,咳嗽,打喷嚏,大便用力时常使疼痛加剧。腰疼常时轻时重,如病情较长,常在小腿后外侧,足背,足根或足掌出现麻木。腰脊柱发生侧弯,多数突向患侧,少数突向分健侧,腰脊柱生理前突减少或消失,甚至腰向后弓。
(三)诊断方法:
1、直腿抬高试验:低于70度,并有阳性反应。
2、用双拇指同时分别在腰脊椎突两侧,从上到下反复仔细的检查触摸,以检查腰椎是否侧弯,腰脊术生理前突是否减少或消失,腰椎脊突有无偏歪,腰椎间隙是否变窄。
3、压痛点,按压患处的棘突间隙或脊椎旁处有明显的疼痛反应。压痛沿坐骨神经向下放射到小腿后外侧面,足背,足趾。穴位:环跳,阴门,阳陵泉,丘墟等穴,也有压痛反应。
4、一般都有腰腿窜痛的症状,严重时伴有电灼样,针刺样疼痛。
5、麻木区的测定:第四腰神经根受累,在小腿前方,足拇趾出现麻木,有感觉迟钝反应,第五腰神经根受累,小腿外侧,足2、3、4趾出现麻木,有感觉迟钝反应。第一骶神经根受累,在小腿后侧,足小趾都会出现麻木,有感觉迟钝反应。
6、拇趾背伸力减弱或消失。
7、膝腱,跟腱反射异常,初期反应亢进,晚期反应减弱或消失。
8、脊术功能障碍,出现不同程度的前屈,后仰,侧弯活动障碍。
二、手法操作
(一)手法:揉、压、动、拿法。
(二)部位:以腰骶部,臀部为主,下背部,患侧下肢后外侧为辅。
(三)取穴:三焦俞,肾俞,大肠俞,次髎,环跳,巨髎,承扶,委中,承山,阳陵泉穴等。
(四)操作顺序:
①患者俯卧,医者站于患者侧方,用手掌或掌根揉下背部,腰骶部5—6次。
②用肘尖或拇指压下背部,腰骶部,以患侧腰部为重点。再用拇指揉点三焦俞,肾俞,大肠俞和腰部痛点,反复施术,时间约1—2分钟,以腰椎部位为重点。
③用掌根或双拇指揉患侧臀部及大腿后侧3—5次,用拇指点次髎,环跳,上环跳,巨髎,承扶,委中穴,多指拿揉大腿后侧,外侧和腓肠肌,拇指揉点承山,时间约1—2分钟。
④患者健侧卧位,医者站于患者后方,用肘尖或拇指点压梨状肌部位,臀上皮神经部位,时间约1—2分钟。
⑤患者仰卧,医者站于患侧用多指进行揉拿大腿和小腿以外侧为重点,用拇指点足三里,阳陵泉穴,然后做直腿抬高和两腿屈髋动法,时间约2分钟。
在对6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我针对患者病情,体征,体质的不同,加用或交替运用腰引伸法,腰扭法,三扳法,踩法等。
①腰引伸法:患者侧卧位,患腿在上,医者站于患者后背,一手拇指放在腰部病变处,另一手握住患者小腿,前屈后伸10—20次,前屈时,尽力使膝部靠近胸腹部,再屈伸数次后,用一巧向后方伸拉小腿,在此动作同时,按在腰部的拇指用力向前推按。
②扭腰法:患者健侧卧位,屈曲上腿,下腿伸直,医者站于患者背后,一手握住患者肩前部,另一手握住患者髂前上棘部,两手向相反方向扳,可听到患者腰部有响声,然后用同法施于外侧。
③三扳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患侧位,用一手拇指按压偏歪的棘突或椎间盘突出部位,向健侧下方用力,同时用另一手扳起健侧下肢。向患侧上方扳抬四次,最后一次要运用巧劲。然后用同法施术于对侧,但按压在腰部的拇指要变为向下方用力。扳肩,医者站于患侧位,一手拇指按压患侧腰部,向健侧下方用力,同时另一手握住健侧肩峰部向患侧上方扳抬3—5次。
三、疗效制定标准及结果
(一)疗效制定标准
①痊愈:自觉症状完全消失,脊柱功能活动无障碍,直腿抬高试验70度以上。
②显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脊柱功能无明显障碍,直腿抬高70度以上。
③有效:自觉症状减轻,脊柱功能活动比原来有进步,直腿抬高比原来提高10—20度以上。
(二)治疗效果
①近期疗效,根据上述制定疗效标准,治疗的效果如下:
总病例:67例,痊愈50例,占74.9%;显效,12例,占17.2%;有效4例,占5.9%;无效1例,占1.5%;
痊愈数加显效数为满意数,满意率达92.3%。从上述统计中看来应用按摩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是比较显著的。
②病程与疗效关系统计如下:
病程1个月,20例,痊愈20例,占100%;
病程1至6个月,20例,痊愈14例,占70%;显效5例,占25%;有效1例占5%;
病程7至12个月,9例,痊愈6例,占66.6%;显效2例,占72.2%;有效1例,占11.1%;
病程1年以上18例,痊愈10例,占55.5%;显效5例,占27.7%;有效2例,占11.1%,无效1例,占5.5%;
从以上统计看,病程在半年以内者的痊愈率较高,这说明突出的骨核或破裂的纤维环组织与周围的组织尚无粘连,或粘连程度较轻,所以比较容易治疗。
(三)年龄与疗效的关系统计如下:
20岁以下者3例,痊愈2例,占66%;显效1例,占33%;
20至40岁者27例,痊愈22例,占81.4%;显效3例,占11.1%;
有效1例,占3.7%;无效1例,占3.7%;
40岁以上者37例,痊愈27例,占72.9%;显效8例,占21.6%;有效2例,占5.4%;
从以上统计看,20岁以下者,疗效很满意,40岁以上的疗效较差,这是因为40岁以上者的椎间盘组织已经发生退行性改变,纤维环已经变硬,变脆,不易修复。
疗程统计:67例中,治疗次数最少的为4次,最多者90次,平均按摩治疗次数32次。
四、讨论:
通过临床实践,我体会到应用按摩手法治疗本病,要取得较显著疗效,必须贯彻中西医结合的原则,尤其是,要熟练的掌握经络学说,辩证论学说和人体解剖学,病理诊断学。
按摩手法能够舒通经络,活血散淤,腰扭法可使上下两椎体前后旋转动,能整复错位的腰椎骨,解除滑膜嵌顿和腰肌痉挛。腰引伸法可将后纵韧带拉紧,减轻腰间盘的压力。
在腰背部及下肢施术,揉、按、拿法等,能松懈突出物及周围组织的粘连,消除神经根因受突出物之刺激所造成的炎症,使局部血液循环得到修复。
添加:2007-10-1 录入:伊然
<< 后退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当前访问量:64758 当前在线 9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管理入口 | 友情链接 | 流量统计
Copyright @ 2005-2007 中国盲人协会网站版权所有
程序设计:中国盲人协会网站工作组。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