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成药,其最早起源于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所编著的《伤寒杂病论》中。后世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又加减变化党参理中丸、附子理中丸、桂附理中丸、参桂理中丸、丁蔻理中丸等。
都是理中丸,功效有什么不同?应该如何选择使用?
出自《伤寒论》:“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组成】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适应症】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导致的脘腹疼痛、呕吐泄泻、纳呆食少、口泛清涎、手足不温或胸痹、心下痞满等病症。
【主要成份】:党参、土白术、炙甘草、炮姜。
理中丸组方中人参换为党参,白术换为土白术,干姜换为炮姜之后就成为党参理中丸。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健胃。
【适应症】用于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胸满腹痛,消化不良。
【特点】党参理中丸温中止泻作用强于理中丸,但是散寒和补气作用都弱于理中丸。
【组成】 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附子理中丸是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加附子而成,附子味辛、甘,性大热。归心、肾、脾经。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
【适应症】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特点】 附子理中丸驱寒止痛的作用强于理中丸,补气作用弱于理中丸。
【组成】 肉桂、附片、党参、白术(炒)、炮姜、炙甘草。
桂附理中丸是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加附子、肉桂,用炮姜代替干姜而成的方剂。肉桂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功 能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的功效,炮姜温补多于温散。
【功能主治】补肾助阳,温中健脾。
【适应症】用于肾阳衰弱,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四肢厥冷。
【特点】 桂附理中丸侧重于补肾助阳,适用于脾阳不足、脾胃虚寒者。
【组成】 人参、肉桂、附子(制)、干姜、白术(炒)、甘草。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祛湿定痛。
【适应症】用于脾胃虚寒,阳气不足引起的腹痛泄泻.手足厥冷,胃寒呕吐,寒湿疝气,妇女血寒,行经腹痛。
【特点】 参桂理中丸比理中丸助阳功效强很多,用于阳气不足、脾胃虚寒者选用。
【组成】 丁香、豆蔻、党参、白术(炒)、干姜、炙甘。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补脾健胃。
【适应症】用于脾胃虚寒,脘腹挛痛,呕吐泄泻,消化不良。
【特点】丁蔻理中丸比理中丸健胃消食作用更强,主要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疼痛,呕吐泄泻,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