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桂枝茯苓丸 / 正文

对比桂枝茯苓丸与血府逐瘀丸的疗效!

从汉代张仲景的桂枝茯苓丸,到清代王清任的多个逐瘀汤,活血化瘀法已经对后世医家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在临床上灵活应用。而桂枝茯苓丸和血府逐瘀汤作为活血化瘀两张名方,常被后世医家加减使用并取得很好的疗效。
乍一看,似乎两方并没有什么相似之处。但在跟随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经方研究室高建忠主任抄方中,见他在辨为有瘀血证时,最多用的就是这两张方剂。
最初我理解的桂枝茯苓丸,只能治疗瘀血阻滞胞宫或者下焦的疾病,治法为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但在跟诊过程中发现,老师运用此方,上可治疗声带结节,下可治疗子宫肌瘤等病,几乎涵盖了全身的部位,换言之,全身的瘀血都有用桂枝茯苓丸来消除的可能。
而血府逐瘀汤,虽以“血府”定位,但实际上我们知道,在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中,包含了各种杂病,并不局限于胸部。那么问题就来了,临床上两方该如何选取。
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治》:“ 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下血不止者,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共有19条,即头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热(名曰灯笼病)、暓闷、急躁、夜睡梦多、呃逆(俗名打咯忒)、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气病、干呕、晚发一阵热。
现代医家将其两者治疗作用远远扩大,单单从条文上区分不出两者的异同。如若从两方的药物组成上,以方测证来分析是否可行?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桂枝茯苓丸中,桂枝辛甘而温,温通血脉,以行瘀滞。桃仁味苦甘平,活血祛瘀。丹皮、芍药以凉血散瘀,寒温并用,则无耗伤阴血之弊。茯苓甘淡平,渗湿祛痰,健脾益胃,扶助正气,以助消癥之功。
对于血府逐瘀汤的组方思路,王清任并没有提及。后世医家多认为本方是由桃红四物汤与四逆散合而为方,再加入了桔梗、牛膝,桔梗载药上行,牛膝活血化瘀,又引药下行,此二味并用,使气血升降,而达到其治疗效果。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