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惠民经方文章 / 正文

黄煌经方系列之--附子泻心汤

  古代的急救方。多用于吐血,伤食,昏厥等急症,有通阳泻痞的功效,适用于以心下痞,恶寒,精神萎靡,自汗为特征的疾病。【经典配方】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附子一枚。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啧之,须臾绞去渣,内附子汁。分温再服。【经典方证】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推荐处方】制附子15-30g,大黄10g,黄连5g,黄芩5g,以水1000ml,先煎附子60分钟,再入它药,煮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或沸水200ml泡三黄,附子令煎汁兑入也可。【方证要点】精神萎靡,心下痞,恶寒汗出者。【适用人群】体格比较壮实,面色黄黯或苍白,皮肤湿冷,手足厥冷,舌苔干腻,脉沉,血压下降;神情淡漠或嗜睡,或烦躁不安,言语不多或吐词不清,怕冷畏寒;主诉或胸痛,或头晕头痛,或腹痛腹泻,或心悸心慌,或呕血,便血,鼻衄,皮下出血,后口舌生疮,或盗汗自汗等,大多为大病顽疾,中老年人多见。【适用病症】以下病症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可以考虑使用本方;(1)以上腹部不适为主诉的疾病;如心肌梗死,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消化不良等。(2)以出血为表现的疾病;如上消化道出血,吐血,鼻衄,皮下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3)以头痛,烦躁,甚至精神异常为表现的疾病;如高血压病,中风等。(4)以腹泻为表现的头面部炎证,如痤疮,口腔溃疡,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加减与合方】(1)便溏,舌胖大,加干姜10g,甘草5g.(2)心悸,烦躁不安,出冷汗者,加肉桂10g.(3)口腔溃疡,加甘草20g,【注意事项】黄芩,黄连,大黄的用量不宜过大。解析:本方证特点为寒热错杂,故在治疗上当寒热并用,若单用辛温治疗其恶寒,则使痞塞之势更甚,若单用苦寒治痞,则使阳气更伤,而加重恶寒。本方以三黄之苦寒,而用麻沸汤浸渍绞汁,取其味薄气轻,以清泻上部邪热而消痞,附子大辛大热,另煎取汁,得药力醇厚,以温经扶阳而固表。四味相合,寒热并用,共奏泻热消痞,扶阳固表之功。 【运用】 1、本方具有泻热消痞,扶阳固表的作用,主治表阳虚,热结于内,心下痞证,以心下痞,汗出,恶寒为辨证要点。 2、现代临床用于寒积于下,热壅于上而致心下痞硬,大便秘结,不得眠者。亦可用于急慢性胃炎、胃肠炎,结肠炎等消化道疾病属寒热错杂的心下痞,兼见汗出,恶寒者。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