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方活命饮【药物组成】 白芷 贝母 防风 赤芍 当归 甘草 皂角刺 穿山甲 天花粉 乳香 没药 金银花 陈皮 【服用方法】 用酒一大碗,煎五七沸服。 【功 用】 清热解毒 消肿散结 活血止痛 【今用处方】 白芷10贝母10防风10赤芍10当归10甘草10 皂角刺10穿山甲3 天花粉10乳香6没药6 金银花15陈皮10 【方证要点】 主治阳证痈疡肿毒初起。红肿身痛,或身热凌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 【适用病症】 (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患者体质壮实,病灶处疼痛难忍,伴口臭口渴,大便结,溲赤,苔薄白,脉数有力,可投本方酌加全蝎治疗。 (2)银屑病 患者体质壮实,皮疹以斑块鳞屑为主,伴口臭口渴,大便结,溲赤,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可投本方酌加乌梅,土茯苓,菝苆等中药治疗。 (3)痤疮 患者体质壮实,面部密集红色炎性丘疹和脓疮,面部潮红油腻,毛孔粗大,丘疹脓疱疮红肿掀痛,伴口臭口渴,大便结,溲赤,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可投本方酌加五味消毒饮或泻心汤的等方合用。 【注意事项】 (1)本方只用于痈肿未溃之前,若已经溃烂不可用。本方性寒偏凉,阴证疮疡忌用;脾胃本虚,气血不足者慎用。 (2)乳香和没药伤胃伤肝,避免长期适用,宜饭后服用。 【方 歌】 仙方活命君银花, 归芍乳没陈皂甲, 防芷贝粉甘酒煎, 阳证痈疡内消法。 解析:方中金银花性味甘寒,清热解毒疗疮,故重用为君。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陈皮行气活血通络,消肿止痛,共为臣药。疮疡初起,其邪多羁留于肌肤腠理之间,与白芷、防风相配,通滞散结,热毒外透;贝母、花粉清热化痰散结,消未成之脓;山甲、皂刺通行经络,透脓溃坚,可使脓成即溃,均为佐药。甘草清热解毒,并调和诸药;煎药加酒者,借其通瘀而行周身,助药力直达病所,共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之功。 配伍特点:本方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经溃坚诸法为主,佐以透表、行气、化痰散结,其药物配伍较全面地体现了外科阳证疮疡内治消法。 临床体会:本方可为痈疡初起之通用方。凡痈疽肿毒,属于阳证体实者,均可使用。脓未成者,用之可使其消散;脓成者,可以促其外溃。故中医名著《医宗金鉴》 指出:本方“此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但若脓成已破溃者,不可再服,或去炮山甲、皂角刺;热毒盛,加紫地丁、蒲公英、连翘等。 注意:阴性疽证,禁用。脾胃素虚,营卫不足者宜慎用。 【消化性溃疡医案】 【案例】某男,35岁,教师,沛县大屯煤电公司人,2017年7月4日初诊。 自诉素喜食辛辣,并有不规则胃脘痛病史5年,近1周因生气后,胃脘痛持续不解,食后尤甚,恶心欲呕,脘腹胀满, 大便干色黑, 舌红苔黄腻, 脉弦滑。 胃镜检查:胃角下方见1cmx1cm溃疡,边缘清楚,周围黏膜肿胀,轻度糜烂伴渗血。便潜血(+)。 中医辨证:湿热中阻,气血瘀滞, 治宜:化湿清热,理气和胃,活血止痛 处方:仙方活命饮加减, 处方:金银花20天花粉20g当归10陈皮10白芷10赤芍药10防风10穿山甲6皂刺10延胡索8大黄10黄连10g柴胡12g吴茱萸3甘草6g三七粉(冲)1.5g。 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服。 二诊:胃脘痛明显缓解,进软食后无腹胀,大便色转黄,每日1次,大便潜血(-)。10余剂后,临床症状缓解,30余剂后复查胃镜提示溃疡愈合 临床心得:本例属中医学胃脘痛范畴。因素有饮食不节,加之情志不遂,引起肝胃不和、气滞血瘀,使气血运行不畅,胃膜不生而成疡;湿热内蕴,热蕴成毒,肉腐成疡。而消化性溃疡活动期,其病灶均有红肿热痛,多见胃脘痞满胀痛,食则尤甚,舌红苔厚腻或黄厚等实热证。仙方活命饮方中金银花、防风、白芷、天花粉,清热解毒,疏风散结以消肿;当归、赤芍药、延胡索、乳香、没药、三七粉,活血散瘀以止痛;陈皮、柴胡理气化湿,行滞以消肿;吴茱萸、黄连、大黄,清肝泻火通便;甘草化毒和中。故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本病,可以通畅气血,疏其壅滞,去其热毒,并乘胃腑下降之性,导引湿浊、热毒、瘀滞下行,从而达到愈疡之目的。 【痤疮医案】 某男,20岁,徐州师范大学学生,2015年4月22日初诊。 患者自诉4年来面部经常出现圆锥形丘疹,顶端常变黑,挤压丘疹时可有乳白色脂排出,疼痛不舒。近日因多食肉类、辛辣食物,面部丘疹加重。 诊见:患者面部油垢光亮,舌红苔燥,脉浮数。 诊为痤疮,乃肺气不清,外感风热,加之多进辛辣膏粱厚味,致胃热上蒸,蕴结面部腠理, 治宜祛风清热,凉血消脂。 方用:生山楂20g皂角刺12g山川柳10金银花10白芷8g当归10陈皮10甘草10赤芍10浙贝10天花粉10g穿山甲7g 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服。 二诊:4剂后面部痤疮明显好转,再服4剂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