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惠民经方文章 / 正文

中醫十大類方之--四逆汤

  附子一枚(15g),干姜一两半(10g),甘草二两(10g),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渣,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四逆,指四肢逆冷。中医以四逆名方者,有柴胡类方的四逆散与本方。两方虽均主治以四肢冷为特征的疾病,但疾病的性质不同。四逆散证内有热,四逆汤为内有寒,前者属实,后者属虚。故四逆汤与四逆散仅一字之差,然性质完全相反,读者不可混淆。四逆汤是附子类方中的回阳救逆方,历来都用于疾病有阳转阴,有实转虚的阶段。此时临床出现一派寒象,如四肢逆冷,恶寒,精神萎靡,脉沉微弱等。犹如数九寒天,雪雨连绵,阴寒充斥,阳气式微,人体急需阳光。《伤寒论》中有关四逆汤的条文如下:“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即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痛,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脉浮而迟,表寒里热,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从以上原文可见,《伤寒论》中的四逆汤主要用于大汗,大吐,大泄后,患者出现以下三种情况的场合:1,脉微弱,沉迟等“附子脉”。2,四肢厥冷,拘急。3:恶寒,或身有微热,或腹中拘挛,根据后世经验,应用四逆汤不必拘于患者是否有汗,吐,泄的病史,凡是身体素弱,阳气素虚者,或年老者,或久病者,再疲劳,精神刺激,寒冷,失血,发热等诱因作用下,也可以出现四逆汤证。四逆汤证如下:1:脉微弱,沉伏,细软,或脉突然浮大而中空无力。2:畏寒,四肢厥冷,尤其下半身及膝关节以下冰冷不温。3:舌质淡或淡红,暗淡,舌体多胖嫩,舌苔白腻或灰腻,或干腻,或白滑。4:精神萎靡,倦怠欲寐。-本方证的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可以见到各种休克。这种状态中医称为“亡阳证”,即体内阳气脱逸,故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四逆汤证是回阳救逆的有效方剂。临床报道本方用于感染中毒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等的抢救有效。有报道用本方即本方佳人参治疗23例急性心肌梗死伴休克,其中10例经中西医结核无效,无1例死亡。还有报道20例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其中17例采用四逆汤注射液或生脉散注射与治疗,6例加用西药,结果死亡1例,16例恢复正常。3例单用西药,死亡1例。临床可见,注射四逆汤或生脉饮注射液后10-20分钟血压即回升,并能维持11.9-14,65/7.9-11.97kpa,作用温和且血压回升正常后不再升高,对心率影响不大,但心音增强,脉搏有细弱转为有力,并可显著改善四肢厥冷,口唇及皮肤灰白或青紫等表现,提示确有增强心肌收宿力和改善微循环的效果。实验研究也表明本方对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休克,心源性休克及肠缺血性休克等均有显著保护效果,有人以麻醉家兔的低血压状态的模型,研究了本方各单味药的效果,结果发现全方的抗休克作用优于单味药。表现为作用增强,维持时间持久,并能减慢窦性心律,无异性心律失常作用,显示出本方组合的合理性。-《伤寒论》原文多次提出吐利,故消化系统疾病多见本方证。临床报道本方对腹泻,特别是小儿腹泻有效。汪氏用四逆汤加黄连治疗小儿腹泻70例,其中33例曾服用西药3天无效,有18例服其他中药3剂以上无效,有2例中西药结核治疗3周以上无效,未服用任何药物者17例,治疗结果58例治愈,8例近期而愈,4例无效。汪氏经验,本方适用于大便溏薄,体温升高不明显,四肢冷,脉微弱,舌苔白的患儿,如热太盛,痢疾或服药化热者,则非所宜。医学院观察6例长期腹泻的患儿,服用一般的温中健脾药无效,而加入附子即明显出现效果。-还有用本方治疗肺心病心衰,胃下垂,重症肝炎,咽痛,毒血症持续高热,多卧证,精神分裂症,类风湿关节炎,鼻衄,子宫出血,前列腺炎等病的报道。近现代许多老中医应用四逆汤有丰富的经验,值得借鉴。如名医吴佩衡临床善用附子,他认为四逆汤不仅仅可以回阳救逆,一切阳虚阴寒的病者均可服用,故妇科,内科,儿科诸疾均有用四逆汤的。如四逆汤合麻黄,细辛,二陈汤治疗咳喘;合麻黄。细辛,桂枝治疗阳虚齿痛;合桂枝,细辛,苍术,薏苡仁等治疗风湿关节炎疼痛。合甘姜苓术汤治疗寒湿腰痛;合茵陈蒿,肉桂,五苓散等治疗肝硬化腹水;合瓜蒌薤白汤治疗心痛;合肉桂,木香,吴茱萸,丁香,茯苓等治疗胃痛;合黄芪,当归,天麻治疗低血压;加肉桂,阳起石等治疗阳痿,早泄;合麻黄,细辛,桂枝,生姜治疗乳腺炎初期;加艾叶,黄芪,阿胶治疗子宫出血等。其辩证经验为阳明辩证十六字诀:阴证:身重恶寒,目瞑嗜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兼见口润不渴或喜热饮而不多,口气不蒸手。其使用四逆汤必以阴证为原则。再如,四川名医范仲林亦是使用四逆汤的高手。从其医案可见,阳虚证的重症肌无力,功能性子宫出血,甲状腺肿大,慢性喉炎,肠伤寒高热,肾盂肾炎,前列腺炎及鼻衄,眩晕,头痛,哮喘等症均可使用四逆汤治疗。其辩证重视舌象,其舌质多淡或淡红,暗淡,舌体胖或齿痕,舌苔白腻,会腻,白滑。四逆汤中的附子有较强毒性,其毒性主要由于乌头碱类生物碱引起来的,乌头碱不耐热,若久煎服后,乌头碱水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可以降低,且有效成分可以不破坏。所有四逆汤应久煎,大约1小时以上为宜。若附子量超过30g者,煎煮时间还需更长。令据报道,甘姜,甘草与熟附子共煎,可以使附子的毒性大大降低。有人介绍名医吴佩衡用附子,多于干姜,甘草同用,且嘱咐病家煎服药时,先煮一锅水,然后入药久煎。这种去毒增效的方法可以借鉴。应当指出,四逆汤中的附子,干姜均为辛热之品,纯阳之剂仅宜于阴寒证,若阳热证用此方药,则能导致胸闷烦躁,口干舌燥等证,附子的毒性反应也会变得明显。所以,辨清寒热虚实十分重要。再临床虚实难辨,寒热混淆的场合,从辩体质入手,是笔者常用的方法,四逆汤证及其类方证多见于阴寒体质,与黄连解毒汤条文下介绍的阳热体质恰恰好相反,其特征如下;外观特征:形体偏胖,肌肉松软,皮肤干燥,面色晦暗或暗黄,缺乏光泽,或有浮肿貌,目睛无神,精神萎靡,面带倦怠,唇色暗淡干枯,舌质胖淡而暗,苔白润,肌肤松软,按之无力。 好发症状:平素畏寒喜暖,四肢常冷,尤其是下半身冷,易疲倦,好静恶动,大便常稀薄不成形,口不干渴或渴不多饮而喜热饮,小便清长。手足厥冷是四逆散与四逆汤的共同指征,但方证性质有寒热虚实不同。鉴别要点在于:1:精神状态不同。四逆散证全身状态比较好,精神较饱满,思维清楚,本方证则精神萎靡,或状若朦胧。2:脉象不同,四逆散证的脉虽然细,但弦而有力,本方证则全属虚证。3;舌象不同,四逆散的舌质红或暗红,多坚老,苔干黄,而本方证的舌质淡或淡红,暗淡,舌体多胖嫩,苔多白滑或白腻。大承气汤证有时可见四肢厥冷,脉微弱,与本方证易混淆。但大承气汤的腹证比较明显,且舌质干红,舌面焦黄。再者,大承气汤证便秘,本方证腹胀腹泻,泻下物多清稀无臭,可以鉴别。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