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引起的痛经。
痛经多因体质素弱,气血不足,冲任失调,胞宫失养,复因情志不、或经期受寒饮冷,以致经血滞于胞宫而成。
以月经期前后或月经期中发生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为主要临床表现,可按照 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原发性痛经。
温养冲任,通经止痛。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
操作步骤:
1、取穴:
中极、
气海、
三阴交、
2、配穴:气血亏虚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寒凝加归来、地机;气滞加肝俞、太冲。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 2~4穴,每穴每次艾灸 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 1次,每个月经周期,以月经前 3~4天开始治疗,5次为 1疗程,共治疗三个月经周期。
痛经(原发性痛经)之艾灸疗法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 3厘米~4厘米,厚约 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置于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当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灸 7~10壮。每次选取 3~4穴,每日 1次,以每个月经周期的月经前3~4天开始治疗,5次为 1疗程,共治疗 3个月经周期。
灸法具有温肾暖宫、活血化瘀的功效、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较好。月经前后和行经期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忌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