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阴阳两虚,用什么药方好,别多想,就用这个方
肾虚补肾历来是热门话题,特别是男同胞们,一有腰酸背痛,就认为自己肾虚了,如是盲目求医,有的自己到药店买"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全鹿丸"、"壮腰健肾丸"等补肾药,有的人吃了有效,而有的人,就未必了。更有甚者,原本自己没有病的,因心理压力大,慢慢的,最后真出问题了。
文献摘录:方论,李士材:"人有三奇,精、气、神,生生之本也。精伤无以生气,气伤无生神,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鹿得天地之气最全,善通督脉足于精者,故能多淫而寿;龟得天地之阴气最厚,善通任脉,足于气者,故能伏息而寿。二物气血之属,又得造化之玄微,异类有情,竹破竹补之法也。人参为阳,补气中之怯;枸杞为阴,清神中之火。是方也,一阴一阳无偏胜之忧;入气入血,有和平之美。由是精生而气旺,气旺而神昌,庶几龟鹿之年矣,故曰二仙。"(《名医方论》)
阴阳是一个简朴而博大的中国古代哲学。
阴阳哲理自身具有三个特点:统一、对立和互化。在思维上它是算筹(算数)和占卜(逻辑)不可分割的玄节点。自然界中生物的基因,人工智能中的二进制都充分彰显了阴阳的生命力。
阴阳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的描述,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动力,是奠定中华文明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素。概括而言,按照易学思维理解,其所描述的是宇宙间的最基本要素及其作用,是伏羲易的基础概念之一。
阴阳有四对关系:阴阳互体,阴阳化育,阴阳对立,阴阳同根。
传统观念认为,阴阳,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对立关系。它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是万物运动变化的本源,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法则。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便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这概念。
往期精彩回顾:
脾虚的人会有哪些表现?可以吃哪些中成药调理?
什么是“阴阳交”
阳虚怕冷,阴虚怕热,中医经典"阴阳双补"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