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次感冒经历
关注订阅
夏天是很容易感冒的季节,开空调嘛。
我也中招了。
上周五上班时一直流鼻涕,昏昏沉沉,下了班到家状态更差了,出现虚寒、流汗、牙痛、身痛、腰膝酸软。
按照我以往的感冒经历,不用把脉就知道自己又“太少两感”了。
学过《伤寒论》的都知道应该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具体不一定是发热,有外感症状就行。
想想睡觉吧,明天再说。
第二天,其他症状都存在,多了大汗淋漓和咽喉微痛,一边看诊一边擦汗。
擦了一天汗,终于下班了,给自己开了方,桂枝加附子汤+细辛+石膏,2剂。
已发汗,肯定不能用麻黄剂了,太阳病汗出是桂枝证。
漏汗,加附子。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仍有牙痛,加细辛。
咽喉微痛,有阳明证了,加石膏。
当晚服药,晚11点才漏汗止。
早上起来急着上班没煮药,又是一边擦汗一边看诊的一天。
下班回到家把第二副药喝了,睡一觉,就好了。
因为开空调,夏季感冒高发。
有些人并不表现为恶寒、流涕、发热等常见的外感症状,而是肠鸣、腹痛、腹泻、乏力,称为胃肠型感冒。
一般情况下,藿香正气水是比较对症的。
注意,我说的是一般情况,毕竟人体是复杂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夏天家里两大常备神器就是藿香正气水和生脉饮了。
祝大家身体健康。
关注获取更多中医知识
内外妇儿皆治,尤精不孕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