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诊笔记:门波教授用“攻通补”三法治疗痛经经验
病案回顾
曹某,2019年3月7日初诊。以经期腹痛10月为主诉。10月前因经期贪凉饮冷后出现经期少腹疼痛,得温痛减。末次月经2019年2月15日,经来量少,色暗有块,肢冷畏寒。月经周期27-28天。查子宫及双侧附件未见异常。
患者首诊日期恰逢经前一周左右,查体舌质暗,苔薄白,脉沉。辨证属寒凝血瘀,给予处方:醋延胡索、丹参各30g,益母草20g,盐巴戟天18g,当归、川芎、赤芍各15g,醋香附12g,醋五灵脂、炒蒲黄各10g,炮姜、肉桂、醋没药、盐小茴香各6g,吴茱萸3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3月14日,患者复诊,正处月经第一天,腹痛明显减轻,既往经期5-6天,给予处方:当归、川芎、炒白芍、炒桃仁各15g,炙甘草、炮姜各6g,吴茱萸3g。5剂,每日1剂,水煎服。并嘱患者于经期行脐灸治疗。
3月20日患者三诊,自诉腹痛及肢冷均较前减轻,舌质暗,苔薄白,脉沉。治宜养血温经,给予处方:当归、川芎、炒白芍各15g,熟地黄25g,牡丹皮12g,吴茱萸3g,桂枝、炙甘草各6g,阿胶10g(烊化)。14剂,每日1剂,水煎服。后患者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痛经未再复发。
病案分析
回顾医案不难发现,本案患者由贪凉饮冷的饮食因素诱导,出现痛经,加之平素肢冷畏寒等症可辨为寒凝血瘀证。故而治疗上总体大法分为三步,但不离温通二字。经前治疗以少腹逐瘀汤为底方,加入丹参、益母草活血,吴茱萸、巴戟天温阳散寒,香附理气使血随气行,止痛调经。经期予以生化汤使瘀血随势而去。经后则予温经汤合四物汤,温经散寒,养血调经。
治疗经验
门波教授认为,痛经的发病多与情志、饮食起居、六淫邪气等相关,其发病机制多为平素或经期受到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不通则痛。或气血亏虚,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针对病因病机,门波教授以攻、通、补三法治疗痛经。经前宜攻,使用温经、化瘀、通络等方法。偏于寒凝者,给予少腹逐瘀汤加减;偏于气滞者,给予膈下逐瘀汤加减。经行宜通,经期利用活血通经之品,促使经血流畅排出,给予生化汤加减。经后宜补,经期过后,血海空虚,予以养血补血之法,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选用四物汤、补中益气汤等。
高鹏飞,男,河南省驻马店人,现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生殖医学专业研究生,师从中原门氏妇科第四代传承人门波教授,基本掌握男女不孕不育生殖专业知识及诊疗方案。
导师:门波教授河南省中医院生殖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原门氏妇科第四代继承人,尤擅长治疗不孕不育症、胎停育、复发性流产、月经不调、妇科炎症等杂病;男性少弱精症、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疾病及优生优育咨询等生殖内分泌疾病。
坐诊时间:周二、周四、周六全天(专家门诊)
周三上午(胎停育门诊)
坐诊地址:河南省中医院生殖与男科诊疗中心(门诊3楼,1诊室)
预约挂号:河南省预约挂号服务平台或进入微信、支付宝关注河南省中医院官网提示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