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小儿推拿保健护理知识 / 正文

孩子一挨批评就大哭,怎样批评孩子才科学?

孩子一挨批评就大哭,怎样批评孩子才科学?

本文转载自:丁香妈妈教育:

哈哈,批评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方式,一个人从小到大很难不挨批评。

批评的目的其实不在于攻击和指责,而在于唤醒孩子内在的自省能力,让孩子通过反思认识到错误,学会在错误中成长,进而明确行为界限,了解是非准则,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但在一些家庭里面,批评被滥用、或者变成了宣泄。这种不当批评,对孩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那么,如果孩子犯错了,父母应该怎么批评,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呢?下面直接看文章吧。

以下正文:

最近,我收到一位妈妈的求助信息:

Yvonne 老师,快帮我出出主意。笑笑吃晚饭的时候,执意拿着笔在墙上乱画。好不容易坐下吃饭了,又故意用勺子把饭弄的到处都是。我说了她几嗓子,她尖叫着哭了好久。

爸爸说我太暴躁了,不该批评孩子。但是不狠狠批评她,真的没用。您说她都 4 岁了,怎么越来越过分了?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做了。

做教育这些年,听得最多的就是老母亲的困惑和求助了。凭心而论,为人父母谁没批评过孩子呢?

一边是到处宣传的「不要批评孩子」的教育方法,一边又是调皮捣蛋的孩子。作为家长,有时候不说说孩子,真的没有用啊!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能不能批评孩子?怎么批评才能既不伤害孩子,又让他改正不良行为?

批评真的会影响
孩子的生长发育吗?

在尊重、支持、无条件爱儿童的教育理念下,很多家长都在开始疑惑:我也知道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可是好好说孩子不听啊!谁来理解理解,老父亲老母亲无力的心情呢?现在的娃,真的批评不得嘛?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其实孩子是可以批评的。

依据行为心理学理论,如果使儿童的某种行为与焦虑联系起来,一旦条件反射形成,这些行为立即就会导致恐惧。儿童自己为避免焦虑或恐惧就会禁止这些行为,这就是批评有用的原理。

对孩子的养育,我们不可以对孩子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无条件的爱不是支持儿童肆无忌惮的错误行为。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比如,四五岁的孩子,一不开心就打人骂人摔东西,这就不是个性鲜明和可爱,而是需要约束和引导。

那批评孩子会不会影响他的身心发育呢?

这就受到批评时间、批评强度、批评话语等多重影响了。合理适度的批评有助于孩子从他律过渡到自律,达到自我管理。

那怎样才是合理适度的批评呢?

什么是合理适度的批评?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常见的批评有哪些?又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

斯坦福大学的 Kamins 和 Dweck 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选取了 67 位幼儿园小朋友,分别用洋娃娃代表自己和老师,进行了四组情景模拟实验。

这四个故事的共同点是,被测试的情境中,孩子都存在错误,然后老师对这些错误,给出 3 中不同的反馈。

第一种反馈:个人批评,比如「我对你很失望」。

第二种反馈:结果批评,比如「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

第三种反馈:过程批评,比如「或许你可以想出其他更好的方法来做这个事」。

实验结束后,研究人员让孩子按照四个维度,给自己打分。

产品评分:三种批评方式下,孩子给自己做的事情打分。比如,孩子搭完房子后,批评孩子个人时,孩子打分低。而说过程时,孩子打分高,对自己完成的任务满意度高。

自我评分:三种批评方式下,孩子给自己打分。同样,批评个人时,孩子打分低;说过程时,打分高,对自己满意。

感受:三种批评方式下,孩子给自己的感受打分。批评个人时,孩子感受不好,打分低;批评过程,孩子感受良好,打分高。

坚持度:在三种反馈下, 孩子给自己坚持的意愿度打分。批评个人时,得分低,坚持意愿度低;批评过程时,打分高,坚持意愿度高。

结果表明,接受过程批评的儿童具有更积极的自我评价,对任务完成满意度高,情绪更为积极,对任务的坚持性强,更可能想出建设性的方法解决问题。

如果是针对个人的批评甚至是人身攻击,结果是最糟糕的,孩子表现出了强烈的无助反应。

换句话说,好的批评会让孩子朝着好的方向改进。

图片来源:Person Versus Process Praise and Criticism:Implications for Contingent Self-Worth and Coping

因此,和表扬一样,批评同样也是个技术活,要针对过程来。有的家长会说了,当孩子做错事,谁能想到那么多呢?别着急,我们接下来就来说说具体方法。

怎么批评孩子才有效?

不少家长都说,羡慕那些从小就立好了规矩,养成了好习惯的家长。孩子做错了事,可以很好地沟通。不像现在,孩子大了越来越不好管。做错事,好说歹说不行,非得训几声才行。

作为家长,真是发愁。其实,只要批评用对了方法,孩子一样能乐于接受,并且积极改正的。

1
一对一批评,为孩子保留颜面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当孩子犯错时,不要当众批评孩子,带她离开别人的视线。

单独批评的过程中,你可以严肃、坚定,但是没有必要提高嗓门。当孩子因为批评而情绪崩溃时,让孩子发泄情绪,可以抱着他或亲拍他,告诉孩子「我就在这里陪着你。」

这个过程可长可短,孩子发泄过程中,不要去批评或者劝说,也不要去解读孩子的情绪,比如「妈妈知道你很难过」,安静地旁边陪着就好。

除此之外,谢绝爸爸或老人在旁边说「你这样做,对吗?」、「她还小,什么都不懂等」。

孩子发泄情绪时,旁边还有人添油加醋时,孩子的情绪很可能会彻底爆发,行为更加失控。

谁都不想被人当众批斗。一对一沟通,既能让孩子冷静下来,也给了生气的大人平静的时间。其实也是在示范,碰到棘手的问题该如何进行私下沟通。

2
就过程具体批评,不要批评孩子本身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等孩子冷静后,你的批评要就过程进行具体的说明。相比于「你这样做,对吗?」(批评结果),你可以更具体地指出,「在餐桌上乱丢饭菜是不可以的」。

同时可以告诉孩子,我仍然喜欢你,妈妈不喜欢的是你的餐桌上乱扔饭菜的行为,其他人也会不喜欢。因为你的行为给别人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你把饭菜扔的到处都是,别人都没办法吃饭了。

如果担心自己着急想不起来,就记住三句话:

一,直接指出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情。

二,说出这件事导致的结果以及自己和他人的感受。

三,告诉孩子我仍然喜欢你,只是不喜欢你的这个行为。

总之,不管怎样,千万不要给孩子贴标签,批评他「你怎么这么喜欢浪费粮食」等。

3
协商并承担后果,来点行动效果更好

仅仅告诉孩子哪里错了,怎么改是不够的。带着孩子一起去改正,效果会更好。比如,可以和孩子商量:

现在,你可以吃完饭后,和我一起清理墙面,然后在纸上画画;也可以现在就清理墙面,然后再吃饭和画画。

如果孩子选择先擦墙,那就尊重她的选择,和她一起清理后再吃饭,中途可以和孩子讨论有哪些更好的擦墙方法。注意,这个过程可以多给孩子正面反馈。比如「你把墙擦得真干净啊!」「你的擦墙方法真好,你可以教教妈妈吗?」

最后,虽然说,孩子错事时是可以批评的,但是尽量避免直接批评吧,直接批评并不是一种最佳的沟通反馈方式。它带着成人权威凌驾于儿童的意味,带着「我就是比你有阅历,你就应该听我的」的意味。这种情况下孩子下意识就会想否认、防御、应付敷衍。

高明的父母,会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传递出错误是好的学习机会,和孩子平等沟通而不只是批评。因为,在沟通时我们是平等的。而这种关心,相信你和孩子都会更享受的。

[1] Diener C I, Dweck C S. An analysis of learned helplessness: The progressing of succ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 Heyman G, Dweck C S, Cain K M. Young children’s vulnerability to self-blame and helplessness: Relationship to beliefs about
goodness. Child Development, 1992, 63: 401~415
[3] Kamins M L, Dweck C S. Person versus Process Praise and Criticism: Implications for Contingent Self-Worth and Coping,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99, 35: 835~84
[4] Mueller C M, Dweck C S. Praise for intelligence can undermine children's motivation a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8, 75: 33~52
[5] Burhans K K, Dweck C S. Helplessness in early childhood: The role of contingent worth. Child Development, 1995, 66: 1719~1738
[6] 赵景欣,王美芳.批评/表扬与儿童反应模式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3(06):663-667.

合作专家 刘雪莹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博士
幼儿园园长/十余年执教经验
审核专家 郑鹊
牛津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硕士 / 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
5 年以上教育及心理学研究经验
监制:阿童木
策划:王爷
排版:Jessi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