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用了它,都不知道孩子每天在「假装刷牙」!
本文转载自:卓正科普Health Express
:
给孩子刷牙,我们常说,家长要帮助和监督孩子刷。
刷牙看似简单的动作,实际对手腕的协调性要求比较高,太小的孩子手指灵活度不足,没法很好的完成各个牙面的清洁。另外,孩子对刷牙不够重视,光摆pose,没实际作用,如果放任不管,刷了也等于白刷。
要想知道孩子的牙刷得怎么样,以及家长是否帮孩子刷到位,有个神器推荐给大家,看完一起涨姿势。
以下正文:
很多孩子每天坚持早晚刷牙,来检查牙齿却发现并没有刷干净。说孩子刷牙敷衍吧,好像每次也刷够时间了,方法似乎也正确,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其实这不能全怪孩子。
孩子可能压根就不知道「怎么才算刷干净」,甚至家长自己都可能不清楚。
今天来聊聊牙菌斑“放大镜”——菌斑显示剂。
它又叫菌斑指示剂、菌斑染色剂,强迫症患者的福音。
刷没刷干净,涂涂就知道▼感觉挺干净?左滑查看真相真相如此残酷
01菌斑显示剂的前世今生
牙菌斑是蛀牙、牙周炎的元凶。
菌斑显示剂的使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为了提高患者去除菌斑的能力,研究者引进了一些制剂来显示菌斑。
Skinner在1914年引进碘、Berwick在1920年、Easlick在1935年引进各种有机溶液、Raybin在1945年、King在1951年引进红汞溶液。
现在的菌斑显示剂,主要基于广受认可的「食品级色素」制剂,如碱性品红、赤藓红及其变体。这些制剂可通过物理吸附作用与牙菌斑结合、让菌斑显色,变得肉眼可见。
而且,显示剂与牙菌斑的结合能力,远远大于与牙齿的结合能力,因此无菌斑附着的牙面,漱漱口就能把显示剂去除;有菌斑附着的牙面,被显色的菌斑只能通过机械摩擦(刷牙)或其他高效口腔清洁措施才能去除。
对极小量的菌斑,这是最敏感的评估手段。
无论在临床还是家用,菌斑显示剂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辅助用品。尤其有助于指导孩子如何刷牙,直观地告诉孩子口腔卫生保健的原理。
02菌斑显示剂种类有哪些?
??截图时间!
瓶装液体
便携棉棒
凝胶
咀嚼片
* 笔者仅作产品举例,与品牌方、代理方无利益相关。
根据制剂类型,菌斑显示剂主要分为瓶装液体、便携棉棒、凝胶、咀嚼片。
根据成分,菌斑显示剂主要分为碘、甲紫、亚甲基蓝、固绿、碱性品红、赤藓红、荧光显示剂,以及双色菌斑显色剂。
其中比较特殊的是荧光显示剂、双色菌斑显示剂。
「荧光」在自然光下不可见,使用荧光菌斑显示剂时需要用上特殊设备。
「双色菌斑显示剂」可以显示陈旧菌斑(蓝紫色)和新生菌斑(红紫色)。
03如何正确使用菌斑显示剂?
??使用方法非常简单。
1. 如何把菌斑显示剂弄到牙齿上?
我们以「菌斑显示液」为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方法一,将2-3滴显示剂滴在棉签上,均匀涂抹到所有牙面后,漱口并吐出。方法二,将3-5滴显示剂滴入10ml水中含漱30秒后吐出。
P.S. 一定记得漱口噢!
2. 如何用于「指导刷牙」?
文字版▼
STEP 1 :刷牙前染色,看看牙齿有多少菌斑。STEP 2 :刷牙并使用牙线,再次染色,检查刷牙后有多少残余菌斑、残余在哪儿。STEP 3 :再次刷牙并使用牙线,再次染色,看看残余菌斑清除了没。
图文版本▼
感谢家长豆妈向前冲提供资料
但也有些菌斑显示剂,只需把染色部位刷干净,便代表菌斑已经清除干净了,刷牙后无需再次染色。
04自己给孩子使用菌斑显示剂 安不安全,需要注意什么?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菌斑显示剂主要成分为「食品级色素」,合理使用是非常安全的。
不过——
不会漱口的小宝宝不推荐使用。因为使用显示剂后需要漱口,不建议让孩子吞咽。
男孩子「酌情」使用。有些显示剂容易使口腔软组织着色,比如「嘴唇」,就像涂了粉色口红似的。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临近青春期,特别是男孩,可能会造成一些困扰。
同时也注意不要弄脏衣服。
05菌斑显示剂的使用频率是怎样的?
没有固定的使用频率。
因为菌斑显示剂只是一个小工具,刚开始的一两周,可以在每天睡前刷牙时使用。
掌握了牙菌斑的“藏身规律”后,可以隔几天用一次,或由家长自己根据情况来决定使用频率,检查刷牙效果。
由于儿童还处于练习刷牙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需要注意的地方也都不一样,菌斑显示剂可以很好地帮助家长、孩子识别刷牙时容易遗漏的角落,看看哪些方面需要调整。
当然,工具不是最重要的,拥有一口健康洁白的牙齿才是最重要的~开开心心用起来,发挥它的最大功效,也许你会因此爱上刷牙!
转发给更多大朋友、小朋友,一起「查漏补缺」??!
参考资料:
[1]Mcdonald and Avery’s Dentistry for the Child and Adolescent, 10th Edition, Author by Jeffrey A.Dream, DDS, MSD, 22-09-2015
[2]Jayanthi Mungara, Shilpapriya Mangalampally, Reddy Venumbaka Nilaya, Elangovan Arun, Sakthivel Rajendran, Vijayakumar Poornima, Efficacy of three-tone disclosing agent as an adjunct in caries risk assessment, Contemporary clinical dentistry, 2015 Jul-Sep, 6(3): 358-363, DOI: 10.4103/0976-237X.161887
[3]Mensi Magda, Scotti Eleonora, Sordillo Annamaria, Agosti Raffaele, Calza Stefano, Plaque disclosing agent as a guide for professional biofilm remova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ntal hygiene, 2020-05-26, DOI:10.1111/idh.12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