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有一半的儿童发生近视问题,需要高度关注!
目前孩子们近视问题逐渐加重,咱们国家近视患病率在 50% 左右,并且年龄逐渐提前,确实成为一件需要大家重视的问题。
微博截图
同时随着各种电子产品的普及,儿童接触电视、手机、电脑的机会和时间逐渐增多,怎么减少这些问题导致的近视也成了家长关心的话题。
今天的文章大家看看近视相关问题的总论,总纲弄清楚了,再研究细节小问题就轻松了,文末是大家关注的各种细节问题,比如远视储备,比如叶黄素能不能预防近视,比如蓝光眼镜,比如要不要戴眼镜,比如弱视等等。
哈哈,看完本文及相关文献,就能知道近视的护眼的问题啦。
目 录多少儿童饱受近视的困扰?
近视是如何产生的?
近视有何危害?
近视有哪些治疗措施?
如何延缓近视的进展?
一多少儿童饱受近视的困扰?
全球范围内近视和高度近视的患病率正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增长,近视的患病率为27%(18.93亿),高度近视的患病率则为2.8%(1.7亿),东亚地区的近视患病率最高,中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患病率约为50%[1]。
2000~2050年间全球近视、高度近视的发病人数(蓝色)和患病率(红色)[1]
根据2016年的研究数据,在最为高发的东亚地区,儿童的近视患病率在近十年间增长了23%,15岁和18岁前青少年的患病率分别高达69%、80%。女孩的近视患病率高于男孩[2]。
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近视和高度近视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快速升高趋势。根据中国香港的一项调查,6岁、12岁儿童的高度近视患病率分别为18.3%、61.5%[3]。
顾名思义,近视儿童通常能看清近距离的事物,但很难看清远处的事物,并且儿童经常通过眯眼等方法“竭尽全力”试图看清远物,从而可能导致头痛、眼睛疲劳等不适。
二近视是如何产生的?
正常情况下,当光线通过人体的角膜、晶状体等屈光系统的组成部分后能够精准聚焦在视网膜上。
当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之前(相当于眼球被压扁,前后径延长),则称为近视。近视是在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视力改变。
近视: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之前
(firsteyecareirving:https://firsteyecareirving.com/eye-and-vision-health/eye-conditions/nearsighted-myopia/)
通常我们说的近视是指真性近视,而需要与真性近视鉴别的是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通常是因眼球肌肉(睫状肌)功能失调而引起的暂时性近视,可通过休息、眼球放松、散瞳等方法恢复视力。
根据严重程度,近视可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其正常范围如下表所示(-3 D代表300度近视)[4]。
低度近视中度近视高度近视≥ -3.00 D-6.00~ -3.00 D -6.00 D
在人体屈光系统发育过程中,3 岁以内是屈光度数变化最快的时期。大部分新生婴儿存在+1.50 ~ +2.00 D的低度远视(即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之后),随着眼球的生长发育,学龄期儿童可逐步实现正常视力[4],但部分儿童因“矫枉过正”和用眼不当出现近视并逐渐加重。
三近视有何危害?
儿童时期近视的发生和进展也直接导致高中生高度近视的疾病负担越来越重。
近视可产生多种并发症,其中最重要的是视网膜脱离或撕裂、黄斑变性或出血,这通常与高度近视有关。
近视亦可引起青光眼、白内障、斜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等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是造成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重要原因。
高度近视可引起视网膜退行性改变,此时称为变性性近视。根据北京一项大型研究的结果,变性性近视是造成视力损害/失明的第二种最常见的原因(仅次于白内障),也是40~49岁人群最常见的视力损害/失明原因[5]。
四近视有哪些治疗措施?
目前近视尚无逆转或根治的手段,但预防近视加深有多种方法,因此早期发现近视是早期治疗和预防视力进一步损害的前提。
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显示,在10岁以下高度近视( -6.00 D)的儿童中,仅8%属于无其他眼病或全身疾病的单纯性高度近视,54%合并发育迟缓、早产、马凡综合征、努南综合征、唐氏综合征等潜在的全身疾病,其余38%存在晶状体半脱位、视网膜营养不良、屈光参差性弱视等与高度近视相关的眼部问题[6]。
因此,近视可能是发现儿童全身或局部眼病的重要线索,有时儿童时期很难发现马凡综合征这类症状隐匿的疾病。建议所有10岁以下高度近视的儿童接受专业眼科评估[6]。
近视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戴框架眼镜(凹透镜)进行矫正。家长常担忧儿童戴眼镜会加深近视,因此有时会刻意选择度数较低的镜片。
实际上戴眼镜有利于矫正视力而延缓近视的进展,如镜片度数不适合,儿童眼部疲劳反而容易造成晶状体调节失当,从而导致近视加深。
另外,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眼科医生也可能建议使用阿托品滴眼液或哌仑西平眼胶、隐形眼镜(接触镜,分为硬镜或软镜)或角膜塑形镜(OK镜)、角膜屈光手术(分为激光和非激光手术,激光手术一般要求18岁以上,不同类型对近视度数有不同要求,至少不超过-8.00 D)。
角膜塑形镜(OK镜)是一种经过特殊设计的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硬质透气性角膜接触镜,镜片中心平坦、中心区旁陡峭。通常建议夜间戴镜6~12小时(或日间戴镜12~16小时)。其主要功能是用于重塑角膜形态,从而暂时性降低近视度数,在提高裸眼视力的同时减缓近视进展。
适合佩戴角膜塑形镜的儿童包括近视度数-6.00 D以下、每年增长0.50 D、有高度近视家族史并较早出现近视、年龄18岁但不希望配戴框架眼镜者[4]。
但应注意的是,角膜塑形镜降低近视度数的效果有限,且停戴后近视度数可能回到原来的水平,幼儿难以配合。镜片的最佳使用寿命只有1~1.5年,可能引起角膜感染等并发症,应在眼科医生指导下使用并遵医嘱规律复查。
五如何延缓近视的进展?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增加户外活动等生活方式改变可以预防近视的发生、减少近距离工作和父母近视对儿童的影响,也是减缓近视的进展速度的一种简单策略。
这主要与户外的强光刺激有关,通常与户外活动的具体类型无关[1,4]。室内的标准光照强度为500 lx(勒克斯,光照强度单位),而室外光照强度水平在阴天和晴天分别为5000 lx、100000 lx[7]。强光刺激可增加视网膜多巴胺的释放,后者可抑制“眼球被压扁”的过程。
eyecareconcepts:
https://www.eyecareconcepts.com.au/how-to-prevent-myopial
2015年中国学者曾在著名医学杂志《JAMA》发表一项在广州的随机临床试验结果,该研究显示,当6岁儿童上学时每天增加40分钟的户外活动时间,并鼓励家长在儿童放学后、节假日增加户外活动,儿童在未来3年的近视发病率明显降低[8]。
另一项研究显示,当儿童每周户外活动时间每增加1小时,近视的发生风险则随之降低2%。这相当于每天户外活动时间每增加1小时,近视的发生风险则随之降低13%[9]。
如果儿童每日在户外活动80分钟并坚持1年以上,儿童近视的发病率降低50%[10]。由此可见户外活动时间的延长对减缓儿童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大有裨益。
另外一些研究认为,当晴朗天气时,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才可以降低近视,咱们保险起见,推荐尽量能每日户外活动2小时。
值得一提的是,近距离工作/学习被大众视为近视发生和进展的危险因素。但目前的相关研究结果莫衷一是,尚需要更多的研究证据支持两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根据中国学者在WHO网站的观点,推荐在学龄前和小学早期阶段,应减轻儿童的书面作业负担,进而减少近距离工作/学习的时间,目前倡议小学2年级及以下的学生“完全脱离”书面作业,后续阶段也应对书面作业量有所限制,例如建议3~6年级学生的书面作业时间为60分钟,初中生则可延长至90分钟[11]。
eyecareconcepts:
https://www.eyecareconcepts.com.au/how-to-prevent-myopial
此外,应注意让儿童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学习(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12]),减少近距离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以学习以外目的使用电子产品时,每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12]),避免走路或吃饭时或在晃动的车内看书等不良用眼行为、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也有利于缓解视觉疲劳,注意饮食均衡以保证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
根据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的建议,5岁及以下的儿童应在3~5岁之间至少进行1次视力筛查,而目前关于3岁以下儿童视力筛查的研究证据不足[13]。但是可以从1岁开始,使用摄影筛查仪或自动验光仪评估视力风险。
中国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部门从2019年起已努力推动对0~6岁儿童每年进行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要求实施学龄期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2 次视力监测制度,以实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12]。
综上所述,儿童近视的高患病率已经给中国等东亚国家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亟需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增加户外活动时间等生活方式改变、定期视力筛查、及时通过戴眼镜等方法治疗近视有利于预防近视的发生或进展,以降低近视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相关阅读:
所有孩子都有散光吗?什么时候要戴眼镜?
婴幼儿远视储备“余额不足”,马上就要近视了吗?
给孩子买这种补充剂,不如吃鸡蛋啃玉米
都知道预防近视的几个做法,但是做不完美没啥作用
竟然2-4%儿童都存在弱视,怎么尽快发现和治疗?
能说防蓝光眼镜即使没有好处,也不会有坏处吗?怎么保护孩子视力?
孩子网课越来越多,该怎么保护眼睛?记住这4点!
孩子才2岁,就要给她戴眼镜吗?
按摩、眼贴、防蓝光……哪些护眼方法最靠谱?
- 参考文献 -[1] Join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Brien Holden Vision Institute Global Scientific Meeting on Myopia.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Sydney, Australia. The impact of myopia and high myopia(2015).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vailable from:https://www.who.int/blindness/causes/MyopiaReportforWeb.pdf
[2]Rudnicka AR, Kapetanakis VV, Wathern AK, Logan NS, Gilmartin B, Whincup PH, Cook DG, Owen CG. Global variations and time trends in the prevalence of childhood myop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quantitative meta-analysis: implications for aetiology and early prevention. Br J Ophthalmol. 2016 Jul;100(7):882-890. doi: 10.1136/bjophthalmol-2015-307724. Epub 2016 Jan 22. PMID: 26802174; PMCID: PMC4941141.
[3] Lam CS, Lam CH, Cheng SC, Chan LY. Prevalence of myopia among Hong Kong Chinese schoolchildren:changes over two decades. Ophthalmic Physiol Opt 2012;32:17-24.
[4]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儿童屈光矫正专家共识(2017).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7,19(12): 705-710. DOI: 10.3760/cma.j.issn.1674-845X.2017.12.001
[5]Xu L, Wang Y, Li Y, Wang Y, Cui T, Li J, Jonas JB. Causes of blindness and visual impairment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Beijing: the Beijing Eye Study. Ophthalmology. 2006 Jul;113(7):1134.e1-11. doi: 10.1016/j.ophtha.2006.01.035. Epub 2006 May 2. PMID: 16647133.
[6]Marr JE, Halliwell-Ewen J, Fisher B, Soler L, Ainsworth JR. Associations of high myopia in childhood. Eye (Lond). 2001 Feb;15(Pt 1):70-4. doi: 10.1038/eye.2001.17. PMID: 11318301.
[7]Lagrze, W. A., Schaeffel, F. (2017). Preventing Myopia.Deutsches Arzteblatt international,114(35-36), 575–580. https://doi.org/10.3238/arztebl.2017.0575
[8]He M, Xiang F, Zeng Y, Mai J, Chen Q, Zhang J, Smith W, Rose K, Morgan IG. Effect of Time Spent Outdoors at School on the Development of Myopia Among Children in China: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15 Sep 15;314(11):1142-8. doi: 10.1001/jama.2015.10803. PMID: 26372583.
[9]Sherwin JC, Reacher MH, Keogh RH, Khawaja AP, Mackey DA, Foster PJ.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ime spent outdoors and myopia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phthalmology. 2012 Oct;119(10):2141-51. doi: 10.1016/j.ophtha.2012.04.020. Epub 2012 Jul 17. PMID: 22809757.
[10] Wu PC, Tsai CL, Wu HL, Yang YH, Kuo HK. Outdoor activity during class recess reduces myopia onset and progression in school children. Ophthalmology. 2013;120:1080–5.
[11] Catherine J, Ling L, Lisa K, et al.Prevention of myopia, China.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0;98:435-437. dos: http://dx.doi.org/10.2471/BLT.19.240903. Aavailable from: https://www.who.int/bulletin/volumes/98/6/19-240903/en/.
[12]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体育总局,等.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引自: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43/s3285/201808/t20180830_346672l
[13]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Vision screening for children 1 to 5 years of age: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 Pediatrics. 2011 Feb;127(2):340-6. doi: 10.1542/peds.2010-3177. Epub 2011 Jan 31. PMID: 21282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