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帮助孩子学会做更好的选择?
作为父母,我们都不希望孩子做出错误的选择。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在每一步上都走对,让孩子免受任何痛苦。
可是,我们的心里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永远地陪伴着孩子,不可能一生都替孩子做出选择。
那我们怎样才能让孩子避免踩坑,让孩子在未来能够独立生活的时候做出更多正确的选择呢?
一首先,我们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会犯错?其实我们都知道,踩坑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毕竟,人无完人,连成年人都不能保证自己不会做出错误的选择,所以要求孩子在未来永远不出错是不现实的。
而且,孩子本身就处在一个成长、试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所受到的挫折能够让孩子学会反省,变得越来越成熟。这里正应了那句老话:失败是成功之母。
不幸的是,孩子有时候并不能从失败中习得教训,自己的决策能力并没有提高,结果就是继续犯同样的错误。
而更不幸的是,这个问题很多时候是由父母导致的。
当父母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孩子受难,不让孩子承担责任,替孩子解决几乎所有的问题后,虽然短期来说孩子也许会无忧无虑地生活,但是这样做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
这样做并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只会把孩子锻炼决策的机会一次又一次地推迟,做出错误选择的后果也会因此可能越来越严重。
所以,让孩子学会做出更好的选择的第一步,是让孩子学会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任。也只有不断的磨练,孩子才能在做出决策前更全面地思考。
二即使我给孩子机会,怎么才能促进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呢?我在之前的文章《为什么给孩子做选择,孩子却说「不要不要」?》中说过,父母要给孩子一个适合自己心智的选择。
但是,因为孩子还缺乏经验和全局性,所以当父母给出选择的时候,孩子通常会不加以思索地做出对自己有马上利益的选择。比方说,孩子通常会在零食和正餐之间选择零食。
所以,要是父母能够孩子在做决策之前暂停一下,让孩子发现自己在做一个决策,让自己再想一想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孩子也许就能做得更好。
问题是,很多时候父母并不能及时地让孩子停下来思考,很多时候孩子已经做出了不好的选择并且尝试到后果了。
这时候,父母与其责备孩子,不如跟孩子一起讨论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让孩子能够自我反思以后怎样才能避免做出同样的事情。
话说回来,不管是在事前还是事后,父母都可以教育孩子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1. 「为什么要做这个选择?」有选择,意味着当决定了其中的一个选项,就会失去选择其他的选项的机会。
所以,父母可以教导孩子,让孩子在遇到了选择的机会时,就必须停下来认真地思考。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孩子做出不假思索、凭感觉的决定。
很多时候,孩子是知道促使自己做出这个选择的背后原因的,而且孩子也可能知道自己的选择是不明智的。
但是,由于他们还没有能力去想得更远,同时可能会面临着同伴的压力,所以很少有能力去理解真正的后果是什么。
这时候,父母平时起到的榜样作用和遇到问题后的解释,就能够很大程度上帮助到孩子对选择的决策。
比方说,父母平时遇到麻烦的时候,可以尝试不要立马自己一个人承担,而是可以开一个「家庭会议」,解释自己的麻烦和思考,并寻求每一个家庭成员的意见。
这样做,不单单能够帮助自己分析问题,而且可以鼓励所有的家庭成员进行思考,继而让孩子发觉:其实在遇到选择前进行思考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2. 「我还有什么选择?」当孩子成功地停下来思考之后,第二个问题的目的就是尽可能把所有的选项都列举出来。
这样做,有助于孩子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可以选择什么,以及每个选项是否对自己有利,是否是正确的选择。
小于 6 岁的的孩子通常很难列举出超过两个选项的,而 6 岁以上的孩子通常已经能够列举出更多的选项了,而且也知道分辨对错。
不管年龄多大,父母可以继续鼓励孩子进行思考,有耐心地听孩子把选项列举出来,然后父母再补充,告诉孩子还有哪些可能性,帮助孩子打开自己的视角。
比方说,当自己的孩子被朋友们邀请一起去超市里偷窃零食,很多孩子会选择要么跟着朋友们一起去,要么选择不去并忽略朋友们的行为。
这时候,父母可以让孩子努力地思考一下是否还有其他选择。如果孩子并不能想到其他选择,父母可以告知孩子:
你还可以试试说服你的朋友们不要去偷窃,说服你的朋友们为什么偷窃是一个不对的行为。
3. 「每个选择会导致什么后果?」大多数时候,孩子会高估自己所做的选择的好处并且低估可能发生的后果。毕竟,孩子仍然缺乏经验,还没有办法以全局性的视角去分析情况。
问题是,由于有一些自然后果并不是马上就会发生的,而且其中的一些后果可能是很严峻的。所以,父母应该为这些情况设定逻辑后果。
具体该怎么设定后果,请看《孩子犯错应该怎么“惩罚”?什么时候应该让孩子吃吃苦头?》(点击后记得回来哦!)。
举个例子,一个 5 岁的孩子可能会喜欢看动画片,所以会选择短期的利益:长时间地看电视。
可是,如果要等待这件事的自然后果,也就是视力和专注力的负面影响,那伤害可能会是巨大的。
所以对于这种情况,这个孩子的父母可以提前购买一个沙漏并告诉孩子,如果沙漏的沙都到了另外一边的时候电视仍然开着,那就两天内不许再看电视。
这样的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的设定,可以让孩子更清楚地明白,每一个选择都有坏的一面(风险)和好的一面(回报),继而能够让孩子三思而后行。
4. 「我做的选择对我来说是最有益的吗?」最后这个问题虽然跟前面的问题类似,而且似乎很自私、很唯我主义,但是其实是所有的问题中最重要的一个。
提出这个问题,能够让孩子进行独立地思考,继而理解每个选项的短期和长期的最佳做法,不被大众文化和同伴的压力所影响。
三我把理论学完了,但是怎么去潜移默化地让孩子理解这些呢?虽然孩子可能会因为有权利自己做选择而感到兴奋,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做太多的决策会很消耗自己的精力,而且孩子也会因为需要做出某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决策而感到紧张。
所以,锻炼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平时的活动中融入一些有趣的决策活动,让孩子通过这些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
以下就是一些针对孩子的例子:
1. 亲子阅读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与爸爸妈妈一起阅读可能是他们最喜欢的消遣方式之一了。
父母可以通过一些类似于《三只小猪》、《小红帽》的经典的故事来让孩子识别不同的角色和处境,然后鼓励孩子想一想,如果自己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的时候有什么解决方案,再想一想不同的解决方案会怎么影响这个故事的结局。
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更深刻地思考并探索不同选项的各种后果,还可以帮助孩子将他们所了解的情况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2. 玩角色扮演游戏角色扮演游戏为孩子提供了一个「穿上其他人的鞋子」的机会。这种游戏不仅仅能鼓励孩子去考虑不同角色的动机并促进孩子的心智理论的发展,还能扩大孩子的思维范围。
比方说,父母可以在家里「开一家小商店」,把桌子上的每个物品贴上价格标签,自己当销售员,然后给孩子一些假纸币让孩子扮演父母的其中一方去购物。
在游戏中,父母可以以销售员的名义介绍同一类型但是不同的「商品」上的区别,让孩子独立思考并决定如何使用自己有限的「资金」。
不管孩子在游戏中的选择是不是最好的,不管决策在父母的眼里是否明智,父母在游戏中都不应该指责孩子。毕竟,孩子犯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
如果父母想与孩子讨论决策的正确性,那也应该是在游戏结束后再进行复盘,而不是在游戏中。
3. 玩棋盘类游戏不管玩的是经典的象棋或者围棋,还是很时尚的大富翁,这都会让孩子去做出自己的选择并很快地体验到所带来的后果。
所以,棋盘类游戏除了能够给父母和孩子提供娱乐之外,还可以促进孩子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使孩子在游戏中有大量的机会来练习前面讲到的四个问题的思考。
4. 辩论另外一种能够促进批判性思维的方式就是辩论。父母可以在亲子阅读的时候,或者在告诉孩子某一条新闻之后,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样做,可以培养孩子在遇到事情时,去分析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认知来得出结论的习惯,继而帮助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进行深思熟虑的决策。
5. 结构化游戏结构化游戏不单单能够帮助孩子巩固朋友之间的关系和结识新朋友,其实还能鼓励孩子快速地做出决策。
这是因为在游戏中,孩子可以通过不断地试错,继而发展出可以提高他们赢得游戏的策略。不单单如此,孩子还可能会因为违反游戏规则而尝到后果。
在《从出生到 6 岁,孩子应该这样运动才科学!》的文章尾部有相关的例子,其中那些适合 36 个月以上的游戏最能够培养孩子的决策能力。
总 结失败是成功之母,所以父母应该允许孩子犯错并接受所带来的后果。毕竟,越早让孩子明白选择的重要性,孩子因错误所承担的后果的严重程度也相对来说越小。
由于很多孩子的决策通常都是不假以思索的,而且经常会因为短期的利益、同伴的价值观和大众文化所影响,所以加强培养孩子在行动前思考的习惯和提高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能够让孩子做出更好的选择。
而这个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很难,其实都可以在平常生活中通过一些游戏互动来锻炼。
所以,现在就放手,让孩子尽早做出他们的选择吧!
- 参考文献 -Taylor J. Parenting: Decision Making. Psychology Today. 2009. Available at: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the-power-prime/200910/parenting-decision-making
C T. Tips and Activities To Help Kids Develop Decision-Making Skills. FirstCry Parenting. 2018. Available at: https://parenting.firstcry.com/articles/tips-and-activities-to-help-kids-develop-decision-making-skills/
Hatter K. Fun Activities to Teach Children About Decision Making Skills. How to Adult. 2017. Available at: https://howtoadult.com/fun-activities-teach-children-decision-making-skills-4658l
周医生的小便签我们都希望下一代尽量不要受苦,但是其实只有受了苦,只有经历了磨难,人们才会对事情有更深刻的体会,人们才会变得更加的成熟。
在这里,我分享一下我曾经读过的一个故事:
曾经有一位农夫,他和他的家人以耕地种麦穗为生,但是由于自己处在的地区的天气非常不稳定,经常有狂风暴雨或者烈日干旱,所以一家人都过得很辛苦。
虽然如此辛苦,但是他们仍然不忘信念上帝。有一次,农夫就对上帝祈祷说:「亲爱的天父,如果您愿意,您是否可以在下一年让我们不要有任何风雨和干旱?」
结果第二年,农夫的愿望实现了!在这一年里由于没有任何暴雨和烈日,麦穗比以前长得更高,而且还翻了倍,所以农夫一家都兴奋不已。
可是等到收获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麦穗里竟然没有任何籽粒!
原来,因为麦子避开了所有的磨砺,所以虽然外表很好看,但是内部却是空虚的。所以,只有当麦子接受了风雨和烈日,麦穗才能真正的成长。
读完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想法或观点?现在就评论一下,锻炼一下你的批判性思维吧!
- 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直接阅读
为什么给孩子做选择,孩子却说「不要不要」?
孩子犯错应该怎么“惩罚”?什么时候应该让孩子吃吃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