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捏脊」,不仅仅是小儿捏脊哦~

「捏脊」,不仅仅是小儿捏脊哦~
:捏脊不仅仅适用于小儿,还有很多疾病可以用捏脊疗法辅助治疗哦!

捏脊是祖国医学的传统疗法之一,临床上采用此法治疗某些疾病确有良好的效果,兹就捏脊疗法的治病原理和操作方法简介如下。

01
治病原理

脊柱是人身躯干的中轴骨,乃躯干活动的基础。由于脊柱骨及其附属组织与某些经络和脏腑的关系至为密切,所以脊柱骨及其附属组织的病变可影响于某些经络和脏腑,同样,某些经络和脏腑的病变亦可反映于脊柱骨及其附属组织。

这就为应用捏脊疗法治疗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脊柱和督脉有密切的关系,是督脉循行的通道。

“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难经二十八难》),总统—身之阳,为阳脉之海,全身阳气的运行无不与之有关。

督脉又与冲、任二脉同出一源而分行于人身之胸腹和背部。脊柱骨折伤、脱位即可使督脉受伤,出现脊柱活动障碍等病变。正如《素问骨空论》说:“督脉为病,脊强反折。”

足太阳膀胱经挟脊而行,脊柱骨受伤即可出现泌尿系统功能障碍和膀胱经的病变,可在腰背和承扶、委中、承山、昆仑等穴位找到压痛点。

背为身之阳,腰为肾之府,肾主腰脚,其经贯肾络脊,可见肾经亦和脊柱相连属,脊柱骨受损即可引起肾经损害而发生腰痛、大便失禁等病变。

《难经》说:“五脏募皆在阴,而俞在阳。”《素问金匮真言论》曰:“背为阳,腹为阴。”五脏六腑的俞穴都在背部,脏腑通过与背部腧穴的连属关系,构成经络相通,气血相注,阴阳相贯,互相通应的统一体。

故五脏有病,取其俞穴,就可以使阳经之气血达于阴经,阴经之气血达于阳经,在里之气达于肌肤,在表之气通达于里。

总之,脊柱为督脉所辖,与五脏六腑,尤其和肾与膀胱经的关系至为密切。

采用捏脊疗法可以通过疏通经络,条达气血,调和脏腑,调节阴阳等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02
适应病证

捏脊疗法的适应病证比较广泛,其中以治疗胃肠系统的疾病效果最佳,其他如神经衰弱、妇女痛经等病亦可用捏脊疗法进行治疗。

一、积滞

由于伤乳、伤食所致的多种积滞病,适于本法治疗。捏脊是除应用常规手法外,重点捏提脾俞、胃俞、大肠俞等部位。

二、疳积

由于脾胃虚弱所致,以形体消瘦、缠绵难愈为特征的疳疾,可用本法治疗。

脾疳,除应用常规手法外,重点捏提大椎、心俞、脾俞、胃俞;

肝疳,除应用常规手法外,重点捏提脾俞、肝俞、胃俞、肾俞、风府;

心疳,除应用常规手法外,重点捏提肝俞、脾俞、心俞、大椎;

肺疳,除应用常规手法外,重点捏提大椎、肺俞、脾俞、胃俞;

肾疳,除应用常规手法外,重点捏提肺俞、肾俞、脾俞、大椎等。

三、呕吐

由于脾胃损伤或胃失和降所引起的呕吐适于本法治疗。

伤乳、伤食呕吐,除应用常规手法外,重点捏提脾俞、胃俞;

热吐,除应用常规手法外,重点捏提脾俞、胃俞、大椎;

寒吐,除应用常规手法外,重点捏提心俞、脾俞、肾俞、大椎等。

点开图片可查看大图

四、腹泻

由于脾胃虚弱,夏秋之季感受外邪而引起的腹泻适用于本法治疗。

寒泻,除应用常规手法外,重点捏提脾俞、胃俞、大肠俞、肾俞等;

热泻,除应用常规手法外,重点捏提大椎、脾俞、胃俞、大肠俞等。

五、便秘

由于身体虚弱,又感受寒热之邪而造成的虚、实便秘适于本法治疗。

属虚者,除应用常规手法外,重点捏提肺俞、脾俞、胃俞、大肠俞;

属实者,除应用常规手法外,重点捏提肺俞、大肠俞、关元俞等。

六、其他如神经衰弱症,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等病证亦可本法治疗。

神经衰弱者,除应用常规手法外,重点捏提大椎、心俞、肺俞、膈俞,并配以头部穴位;

痛经者,除应用常规手法外,重点捏提八髎、肾俞、气海俞、关元俞等。

03
操作手法

患者俯卧于硬板床上,两臂自然平放于身体两侧,或两臂屈曲重叠置于胸前,下颌顶于手上,术者立于患者左侧或右侧。

由于男女有异,体质有别,胖瘦不一,高低不同,加之每个人对捏耐受程度有强有弱,故手法的操作就有轻重之分,速度亦有快慢之别。
点开图片可查看大图

凡体瘦,背部皮肤松弛,耐受性较强的患者,不论男女老少,操作手法是:术者两手半握空拳,掌面向上,以拇指罗纹与食指中节(靠拇侧)对称用劲,将患者脊部皮肤用力提起,作连续不断地有节奏的交替推捏滚动。
点开图片可查看大图

凡背部脂肪厚,皮肤较紧,耐受性较弱的患者,不论男女老少,操作手法是:术者双手半握空拳,掌面向下,拇、食二指或拇、食、中三指的罗纹面对称用劲,将患者脊部皮肤用力提起,作连续不断地有节律的向前交替推移滚动。

另一手法是配合第一或第二种手法的,即欲治疗某种疾病,就在与病变有关的某脏或某腑的俞穴上,在加重手法的同时,用力把脊背皮肤捏紧向上直提,并左右摆动,一听到响声,即为佳象。

如治疗胃肠系统疾病,就在脾俞、胃俞等穴位处如法操作。

注:本文选摘自《中医医论医案医方选》,甘肃省卫生厅编写,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1985年5月。本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网络。
猜你喜欢,点击可:
推拿怎样才能补虚泻实?

田从豁:针灸“祛瘀生新”法治顽疾的经验

端午节安康,扫扫“艾灸”盲

健康|快乐|自由肖相如频道
识别加关注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投稿请发送至:xiangru66@qq.com
新浪搜索:中医肖相如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