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好医生,会辨“疑似证” —— 心、肝

好医生,会辨“疑似证” —— 心、肝
:在没有特异性方证的时候,开方的准确性,方剂的有效性,就体现在对中医“证候”的辨别上。在脏腑辨证的体系中,各脏腑就有许多疑似证候,如何辨别,如何选方用药?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周天寒先生的临床经验。

疾病证候,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关键之一,只有确切地辨别疾病证候,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保证治疗效果。

故清代喻昌在《寓意草》中说:“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药者所以能胜病也。”

然而疾病的发生发展,总是千变万化的,人体内外、脏腑之间常常相互影响,产生各种错综复杂的证候,极易混淆。

如心气虚、心阳虚与心阳虚脱,肝火、肝阳与肝风,脾气虚弱、脾气下陷、脾不统血与脾阳不足,肾阳不足、肾气不固、肾虚水泛与肾不纳气等,给辨证带来一定困难。

故本文就它们之间的关系及辨识要点简述于下,供临证参考。

1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辨

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三者既有阳气亏虚的共同表现,又有程度不同的明显差异,遣方用药当有权衡。

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多由久病体虚,或暴病伤阳耗气,或年高脏气虚弱,或素禀不足,或思虑劳心过度等,致使心气耗伤,气虚阳弱,心阳不振。

心主血脉,血液的运行有赖于心气、心阳的推动,如果心气、心阳不足,心的推动无力,则可引起血液运行障碍,出现心悸、气短,脉细弱或结代等;

阳气不通,心脉痹阻,则引起心痛,胸部憋闷等;

阳气不达于面,则见面色晄白;

阳气不达于肌表,则见形寒。

如果心气、心阳亏虚失治,进一步发展成心阳虚脱的危重症。

心阳虚脱则心液随阳外泄,症见大汗淋漓,心主神明,心阳虚脱则神失所主,症见昏迷不醒,阳气不达于四肢,则四肢厥冷,阳气虚脱,则脉细欲绝。

可见从心气虚、心阳虚脱的病机讲,三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先后不同、病情轻重不同的问题。

一般地说,心气、心阳亏虚为心阳虚脱之渐,心阳虚脱为心气、心阳亏虚之极,前者为轻,后者为重,前者预后好,后者预后差。

从临床表现及治疗上讲,心气虚以心悸、气短、自汗、体倦乏力,动则尤甚,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结代等为特征,治疗以补益心气为主,方如养心汤。

心阳虚为气虚的重证,除具有心气虚的见症外,更可见形寒肢冷,面色晦滞,口唇青紫,气喘难续,心胸憋闷作痛,舌质淡,紫暗而胖嫩,脉沉迟或结代等,治当温补心阳为主,方予保元汤。

心阳虚脱,则为心阳虚的严重危候,临床常以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昏迷不醒,脉细欲绝等为特征,治以益气固脱,回阳救逆,方如参附汤或四逆汤。

2肝火、肝阳、肝风辨

肝火、肝阳、肝风为肝系常见的三种不同证候,临床较为多见,但由于三者皆有阳亢之象,症状表现复杂,易于混淆。

肝居胁下,体阴而用阳,有疏达气机、发泄壅滞和贮藏、调节血液的功能,即所谓“肝主疏泄”、“肝藏血”。

肝以血为本,以气为用,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也忌过亢。

若情志所伤,郁怒伤肝,致使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火郁肝经,循经上扰,即为肝火上炎,甚至上行迫肺;

火动则内耗阴血,阴不制阳,肝阳独亢即出现肝阳上亢的证候;

若阳热亢极,化火生风,或阴血亏耗,风阳妄动,致使气血逆乱,发为严重的肝风证候。

可见肝火、肝阳、肝风三者既有病理的联系,也有病理的区别,但总属肝经实证或本虚标实证。

肝火临床表现:

一为肝火上炎,症见头痛眩晕,面红目赤,耳鸣如潮,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胁肋灼痛,或吐血衄血,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干,脉弦数。治疗宜清肝泻火,方予当归龙荟丸或龙胆泻肝汤。

一为肝火迫肺,又称“木火刑金”,症见胸胁痛,咳嗽阵作,痰少黄粘,甚则咳血,烦热口渴,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当清肝泻肺,方予黛蛤散合泻白散。

肝阳上亢临床以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面部烘热,目赤咽干,虚烦心悸,失眠多梦,舌质红,脉弦细数为特征。治疗宜平肝潜阳,方如天麻钩藤饮或杞菊地黄丸。

肝风临床可表现三种情况:

一为热极生风,属实证。

多见于外感急性热病,症见高热烦渴,抽搐项强,角弓反张,两目上翻,神志昏迷。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热泻火,凉肝熄风,方予羚角钩藤汤。

二为肝阳化风,属本虚标实证。

多见于内伤病,症见头目眩晕,头痛如掣,肢体麻木,语言不利,舌质红,脉弦细,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舌强不语,或半身不遂,治当育阴潜阳,平肝熄风,方如镇肝熄风汤。

三为虚风内动,其症偏虚。

多见于外感热病后期,或内伤病,临床表现有头目眩晕,肢体麻木,或筋脉拘急,或肌肉瞤动,心中憺憺大动,舌红无苔或红绛少苔,脉细数等。

因于肝血虚,或失血引起的叫“血虚生风”,治宜养血熄风,方予补肝汤加减;因于热灼真阴引起的称“阴虚风动”,治疗又宜滋阴熄风,方如大定风珠。

3脾之疑似证辨

......

注:本文选摘自《周天寒医论集》,张安富、邓福忠、王志虹主编,学苑出版社出版,2010年1月。本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
猜你喜欢,点击可:
方证,医者日用而不知 —— “特异性方证”是医学的最高境界
你知道吗?阴虚证的治疗有6条禁忌,2条原则
心“虚”了,有4种补心大法,了解一下 —— 五脏虚证应该怎么补?看看全面的五脏补益法

健康|快乐|自由肖相如频道
识别加关注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投稿请发送至:xiangru66@qq.com
新浪搜索:中医肖相如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