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原创|新冠疫情,它到底有多危险? —— 不要恐慌,也不能任性

原创|新冠疫情,它到底有多危险? —— 不要恐慌,也不能任性
版权声明:本文原创和首发于:肖相如频道(ID:xiaoxiangru0011),尊重知识和劳动,无需授权即可转载,但是请务必注明原作者。

文章推荐星级:
医生医学生:★★★★★
(一线的同行们,愿你们累了能休息,愿病毒不要对你们下手,愿你们平安!)
中医爱好者:★★★★★
(希望您能更专业地指导身边的朋友们来面对新冠)
非医伙伴们:★★★★★
(不要恐慌,新冠没有想象中的恐怖;不能任性,照顾好家里的老人!)

到现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2020年1月31日(星期五) 19:1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实时追踪的数据显示:全国确诊人数9810,疑似病例15238,死亡人数213,治愈人数181。

大家看到这组数据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这组数据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又有什么指导意义?

1
传染病风险判断的关键是什么?

一、发病率

发病率越高,发病人数越多,当然风险就越高,对每个人而言,病与不病是天壤之别。

所以,高发病率是造成人们恐惧的关键数据。

二、死亡率

这是不言而喻的,高死亡率是造成人们恐惧的最核心数据。

三、重症病人的比例

这个也没有难以理解的地方。

2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风险分析

针对这次疫情,引起人们恐惧的主要是病毒的传染性和所致的发病率。

现在的确诊人数9810例,如果和大家记忆中2003年的SARS比较,发病人数就已经大大超过了当年的SARS。

据原卫生部新闻办公室通报,自2002年末至2003年8月16日10时,我国内地累计报告非典型肺炎(SARS)临床诊断病例5327例。

两相比较,人们的恐惧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记忆中的SARS很恐怖,而这次的发病人数已经大大的超过了SARS,而且还有增加的趋势。

但是,如果从病情的轻重比例和死亡率来看,则大家的恐惧可以减轻一点。

在国家健康卫生委员会发布的几个版本的防治方案中,都强调了只有少数危重症和死亡。

2020年1月16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在 “此次疫情的病例特点”中表述为“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2020年1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在“临床特点”的“临床表现”中的表述为:

“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少数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从数据来看,和2003年的SARS比较,死亡率要低很多。

到现在为止,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人数为9810例,死亡人数213例。

据原卫生部新闻办公室通报,自2002年末至2003年8月16日10时,我国内地累计报告非典型肺炎(SARS)临床诊断病例5327例,死亡349例(另有19例死于其它疾病,未列入非典病例死亡人数中)。

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比SARS的死亡病率低很多。

其实,大家的恐惧还可以减少一点,就是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死亡病例中,主要是老年人和本身就有比较严重的其他疾病的人。青壮年、小儿、没有其他疾病的健康人群,死亡率应该是很低很低的。

网上公布的17例死亡病例资料显示,年龄最小的是48岁,最大的89岁,小于60岁的只有2例。大部分都有其他严重的疾病,年龄最小的48岁患者,既往有糖尿病,脑梗死。

再看一组可以查到的死亡病例资料:

河南省南阳市报告的死亡病例为85岁男性,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30年、冠心病史12年的慢性基础疾病。

四川省报告的死亡病例为80岁女性,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

从这些可见的资料来看,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并不是单一的致死原因,只能算是诱发因素或加重因素。

来源于央视网(武汉晚报,作者为武汉晚报新媒体)的《一位感染者日记:14天,每一天都刻骨铭心》一文中可以看到,武汉市第一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曹丽蓉,对自己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过程的记录,她是在极度疲劳的状态下感染的,自己回家隔离,用中药治疗,很顺利地就痊愈了。

从她的经历也可以说明,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预后是相对好的。

3
数据分析,理智地应对疫情

一、减少恐惧,从容应对疫情。

内心的恐惧会使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更加不利于抵抗病毒。

《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还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希望大家消除恐惧,树立信心,相信我们一定能战胜瘟疫。

二、相信科学,做好防护,强壮身体。

正常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足够的营养,适度运动。

尽量少出门,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出门必须戴口罩,远离传染源,勤洗手,勤通风。

《黄帝内经》说还要“避其毒气”。不恐惧,但也不能任性!

三、由上述死亡病例可以看出,老年人、虚弱人群、有各种慢性疾病的人,要格外小心防护。

4
一点建议

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在数据统计的时候,应该将死亡病例的资料公布得全面、细致一点,特别是年龄、其他基础疾病。

将年龄在60岁以下,没有基础疾病的死亡者要特别标明,因为只有这部分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才是其真正的死因。

如果到现在为止,在这次的疫情中,还没有真正地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致死的病例,这将可以极大地缓解大众的恐惧,更有利于疫情的防控。

注: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

//////////

猜你喜欢,点击可:
原创|征战新冠:中医与西医的策略有何不同?
原创|中医思考: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存在两个难以解释的问题
原创|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症状和舌象不相符!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