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诊治详解系列(三)——治则治法
导语:一般认为,哮喘当以“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为治疗原则,而现代不少医家对此有所突破。此外,一些医家对某些具体的治法上颇有心得,值得学习。
一、对“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不同看法
1.郁文骏先生
哮喘发作,绝非单纯外邪之故,单纯治肺,往往效不理想。临证应七分治肺, 三分治脾肾。又说:按一般证治规律,发作期当治肺脾,攻字着手,何以同用补肾之品?有无引邪入里之弊?实则非也,热实哮喘,必见手足心热、两颧潮红,此为肾阴亏损,不能上承肺金,滋生内热,炼液成痰,继而加重肺气闭郁,哮喘重作。如系寒实证,必有面色青灰、肢冷多汗,乃为肾阳亏损之证,有是证用是药,亦不离辨证论治之规范。
2.周仲瑛先生
新病未必皆实,久病未必皆虚,发时不尽攻邪,平时亦非全恃扶正。
二、因势利导
王正公先生
治哮喘要“顺其生机,因势利导”,善用汗吐下法。
急性发作期:以发汗、宣肺透邪为主,佐以祛痰降气。临床常用三拗汤、二虫止嗽散(止嗽散加僵蚕、蝉衣、防风)及三子养亲汤。
哮喘急性期:痰壅喘急而体质较强的患儿,尝以吐法治之,喜用生莱菔子、桔梗、白前为吐法祛痰药。此外,他还曾以鸡羽探吐治疗小儿痰喘。一般来说,能吐出白稠黏痰,气急即能平缓。
三、“肺与大肠相表里”与通腑法
1. 黎炳南先生
肺与大肠相表里,气机相通。气逆而喘者,每致腹胀便秘;腑气不通,又令肺气不降。黎氏常用枳实、川厚朴、胖大海降气通腑;夹热者,酌加大黄,用量以大便畅通为度。
2. 李贺林先生
日常诊治哮喘时往往着眼于严重的喘急主症,而忽略便燥与否,实则这关系到辨证立法,必须引起重视。他曾见痰热哮喘患者吴某,喘急7天,用药少效,一老医查其哮喘并存腹满硬痛,大便五日未行,遂采用肃肺兼通下法,取白果定喘汤加大黄,药后燥屎排出,喘急大减渐愈。
四、调肝胃,理气机
1. 李石青先生哮证急发,气逆痰壅,脘胁胀满,呕苦吞酸,必兼治肝胃。盖肝主升发,胃性和降,肺喜清肃,肝气条达疏泄有致,胃气冲和斡旋有序,肺气始宣发肃降不悖;若肝失疏泄,胃失和降,升降逆乱,势必影响肺气宣降之职而发喘哮。从临床看,哮证发作多在夜半丑时,而丑时为肝气所主,肝气太过,侮金动喘;肝气不足,疏泄无力,也致肺气宣降失职。另外,研究已证实:胃食道反流、胃酸刺激也会造成支气管收缩引发哮喘。症状多有嗳气嘈杂、恶心呕吐、口苦泛酸、呕吐清涎、脘胁作胀等肝胃见症。
五、缓解哮喘外治法
1. 崔玉衡先生
先生自制“平哮灵胶囊”,针对哮喘急性发作,目的是迅速控制哮喘。其方组成为:洋金花0.3g,地龙5g,椒目3g(以上1 日量)。共研细面,装胶囊,在哮喘急发期服用,每次4 ~ 6 粒,每日2 ~ 3 次。洋金花辛温有毒,有较强的解痉平喘止咳作用,椒目、地龙均能平喘利水,共用协助洋金花而达即刻平喘之效。病人就诊时,一经明确诊断,当时就让病人服用4~6 粒,并留观1小时,每20分钟听诊1次,最快的服药20分钟哮鸣音就可减少一半以上,闷喘随之减轻。这为下一步中药辨证治疗赢得了时间。
2. 张梦侬先生
采用按摩之法,医者在病家背后,将两手搭在病家两肩上,用两手大拇指各按在脊柱两侧肺俞穴上,以轻重合度的手法按揉,连续3 ~ 5 分钟,其喘立止(肺俞穴在第3 胸椎下各旁开寸半许,大指在按揉时要略向下推)。
3. 朱良春先生
在哮喘发作属寒证者,用巴豆霜、姜汁适量拌调为丸,如枣核大,用皮纸或药棉裹塞鼻内,片刻后鼻内有热灼感,而喘逆即渐平复。喘平后,即可将药取去。
4. 许济群先生
采用穴位敷贴,以冀迅速平喘。许氏根据临床近1 万人次的体验,认为组方适宜的外用定喘膏能攻逐内伏之痰饮,可于哮喘正发时迅速平喘。外治选用穴位以背俞穴为主,常用肺俞、膈俞、定喘,以及天突等穴。—END—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现代名医圆机活法与达方效药丛书》,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本书分四章。第一章以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第五版)为基础,简述哮喘诊治的常法。第二章是全书重点,以医家为单位,介绍他们诊治哮喘的独到经验,本书共收录了151 位医家经验。第三、四章是总结,即以第二章的资料为基础,综述哮喘诊治之变法与达方效药。
每一医家经验的文前为名医介绍和带有提要性质的编者按。文中根据需要插入编者按,或归纳,或注解,或阐析,或引申,或附以相关资料,或参以编者经验,或提出商榷意见。原文中的按语改称“原按”。每篇文章末尾注明参考文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摘自《现代名医圆机活法与达方效药丛书》,由王顺编辑,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哮喘诊治详解系列(一)——病因病机
● 哮喘诊治详解系列(二)——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