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中医望目之精髓

中医望目之精髓
在中医上有很多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中医望目诊疗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诊断方法是怎样诊断我们的疾病的呢?它与一般的的诊断手法又有什么不同?

望诊中的“望目”
中医望诊是医者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可见征象以及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状态的一种诊病手段。
什么是中医“望目”呢?望目包括望眼神、眼色、眼形及眼态等方面。望目对脏腑疾病的诊断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1.望眼神
如果病人的眼睛清澈,那么病就很容易治好,但是如果眼睛比较浑浊无神,病就很难治好了。

2.望眼色
眼睛红者多为患上实热病。白睛红为肺火盛,常见有火眼病;整个眼球红而肿痛者,多为肝经风热证。
眼睛色黄为黄疸证。白睛中有大小不等的蓝色或紫褐色斑点,是蛔虫病。眼袋色黑而且晦暗无光泽者为肾虚。
3.望眼形

下眼袋浮肿,色彩黑暗者为肾虚水泛证。上下眼袋红肿表示脾热。眼窝凹陷,多为津液亏虚或气血大伤。
如果是重病或者久病的人,他们的眼睛一般都是凹陷进去的,而且这样的人的疾病基本是不可治愈的了。
眼睛凸起,伴有颈部肿大,多食,消瘦,易激怒,则为甲亢。如果眼睛凸起,且伴有呼吸困难,喘息不能卧,多为肺气肿病症。单眼突起者,常为脑颅内有肿瘤。

4.望眼态
两目上视,不能转动,常为惊风或精脱神衰之危候。两目斜视或上视者,为惊风先兆或痉厥证。睡觉露睛,多为小儿脾胃虚弱,或慢惊风。
瞳孔放大,多属肾精耗竭之证,为病危迹象,但亦会见于肝胆风火上扰或药物中毒、外伤等。瞳孔缩小,多属肝肾劳损,虚火上扰,或肝胆火盛,亦会见于药物中毒。
望诊的内容主要包括:观察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络脉、皮肤、五官九窍等情况以及排泄物、分泌物、分泌物的形、色、质量等,现将望诊分为整体望诊、局部望诊、望舌、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等五项叙述。

给大家推荐《黄帝内经》二十论,点击或扫码可直接购买

内容推荐

本书首先对《黄帝内经》成编之前的先秦诸子文化、《吕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以及西汉文化等与生命科学相关的资料进行梳理和解读,探究它们对《黄帝内经》理论构建的影响。之后对“《黄帝内经》讲了些什么”,梳理相关内容。最后探讨学习《黄帝内经》的方法和意义。

张登本老师在研究《内经》《难经》方面颇有造诣,为陕西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在全国10余家杂志上公开发表论文百余篇,不少观点为后来出版的教材所采用。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望目辨证诊断学》。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孟河名医冠吴中,医学之盛甲天下

● 像学书画一样学中医,改变思路得真传

点,一键下单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