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养生保健调理学习 / 正文

对不起,我不是卖药的中医

对不起,我不是卖药的中医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以文会友,不要抬杠。

许多人,尤其是对我不了解的人,经常问我,“听人说你治疗某某疾病效果挺好,现在不方便过去,能不能给我邮寄点药物”。其实怀这种心态看中医的人不少,久而久之,有些中医在病人眼中就是卖药郎中的形象。

中医治病,虽说有时靠经验方子,但经验方子绝不是包治所有类型的灵丹妙药,肯定有有效的,也有无效的,碰到适合的类型就会有效,碰到不适合的类型就会无效。比如喝姜汤治感冒,遇到风寒感冒可能会有效,而遇到风热感冒的就会无效。不能因为生姜治好风寒类型感冒,就把生姜卖给所有感冒患者,不负责任,也不能因为生姜治疗风热感冒无效,就直接判定生姜不能治疗感冒,这不是客观理性的态度。

医生的价值就是让两者相互适合,和说媒有点类似。

一个治疗方法或方子,可能有效率是30%,是因为对应的这种类型就占30%,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运用,也会有人有效,也会有人无效。但是,若是我们运用中医的理论去分析疾病,做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然后对证下药,有效率可能会立马提高到60%。这就是学习研究中医理论的必要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金山再大,早晚也有采光的那一天,而中医理论就是点石为金的点金术。

所以,中医看病,都是根据每一个人的具体疾病类型,结合体质等,进行综合判断分析,然后处方用药。中医绝不是一张秘方包打天下,秘方的使用,也是选择性使用,有理论根据地运用,只有给那些证型或类型合适的病人使用才会有效果,而不是来人便用,那不是大夫,而是销售中成药的。

真正的中医,不是来卖药的,而是来诊断疾病的,只有诊断方向对了,思路对了,才会获得根本性疗效,这是我们的价值。比如咳嗽,用点杏仁肯定会有点效果,它能抑制咳嗽反射中枢,但是并没有触及疾病的根本。有一个患儿家长领着孩子来看慢性咳嗽,以前看过许多中医,开过许多中药,都是止咳药,甚至还有罂粟壳。我判断孩子属于脾虚,开了四君子汤加味,并且告诉根据我个人判断,孩子见效不会太快,但是坚持服用会有本质的改善。

孩子家长回家上网去查,每一味药都百度查询,一味药一味药去查,然后问我这里面怎么几乎都不是止咳药,心生疑惑,只有陈皮有点化痰的作用。其实这类患者很多,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对其它行业许多时候并不是了解的更清晰了,而是误解的更深了。这类患者我一般不做解释,顺其自然,多说也无益,浪费时间,因为中医治病是靠整个方子一起煎煮,而不是靠单单一味药。

也许是医缘,后来患者家长也坚持调理了,几乎都是补益脾胃的思路,根据变化调整处方,配合饮食习惯改变,后来慢性咳嗽几乎不怎么发作了,感冒次数也少了。这就是中医的魅力,这就是中医医生的价值,中医医生的真正价值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后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可以称之为个体化治疗,非常考验医生的理论功底。

更多干货文章,订阅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