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的关爱,也是一种伤害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以文会友,不要抬杠。
中国人讲过犹不及,
这是很有道理的。
就拿儿童饮食来说,
这里面就很有学问,
绝对不可以打着关爱的旗号过度极端。
有些人认为肉有营养,
于是天天给孩子吃肉,
很少吃蔬菜水果等,
甚至有些当奶奶姥姥的,
都是把肉往孩子肚子里使劲硬塞,
把自己小时候对吃肉的梦想与渴望,
强加于孩子,
结果造成饮食积滞,
引起许多种疾病。
也有一些家长偏执地认为只吃素好,
认为蔬菜才最有营养,
于是只给孩子吃青菜叶子,
甚至连主食都很少,
一碗面条里面多半碗都是菜叶子,
没几根面条,
哪里还有能量生长发育。
还有一些家长自认为水果百利而无一害,
于是天天逼着孩子吃各种水果,
最后伤了脾胃阳气。
还有一些家长就迷信喝水好,
于是天天拿着杯子,
屁股后面追着拼命给孩子灌水,
结果造成水湿痰饮疾病,
……总之,
各种极端的方式都有,
甚至比这些极端的我也见过不少。
说白了,
人,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
属于杂食动物,
五谷杂粮、蔬菜、水果、
肉类、蛋奶、海鲜……
都是要吃一些的,
要讲求饮食的平衡,
我们古人早在《黄帝内经》时代,
就详细论述了饮食平衡的问题,
不信就去读读原文,
现代营养学也讲求饮食平衡。
不能走极端,
更不能打着关爱的旗号,
把自己的偏执观点强加于无辜的孩子。
俗话说,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不病还好说,
如果一旦孩子生病,
或者经常生病,
那就要好好反思一下孩子喂养问题了。
如果属于肉食积滞化热,
那就需要多吃点青菜,
比如白菜萝卜本身就可以清肠除热。
如果吃水果太多导致脾胃阳虚寒湿,
那就多吃点温性肉类,
比如羊肉牛肉鸡肉之类。
如果吃青菜太多而主食太少,
那就需要多吃主食,
比如馒头大米饭五谷杂粮之类。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
有些孩子都因为饮食不均衡生病了,
家长依然执迷不悟,
依然抬杠。
大夫说少吃点肉,
他抬杠说不吃肉哪有营养。
大夫说少吃点水果,
他抬杠说不吃水果怎么补充维生素。
大夫说少吃点海鲜,
他抬杠说青岛人怎能离开海鲜。
大夫说没事别给孩子拼命灌水,
他抬杠说水是生命之源。
大夫说少吃油炸食品,
他抬杠说隔壁老王家孩子天天吃,
怎么没事。
大夫说多吃点肉类鸡蛋,
他抬杠说难道吃素不是最健康的吗。
大夫说多吃点主食,
他抬杠说,
碳水化合物吃多了是不是要长胖。
大夫说适当多吃点海鲜升发一下,
他抬杠说海鲜是发物吃不得……
大夫的建议,
都是根据孩子具体情况,
都是为了孩子健康考虑。
时间长了,
遇到过许多偏激家长,
老是抬杠,
真心不愿意在门诊与这些人掰扯,
浪费宝贵的时间,
说吧,得罪家长,
不说吧,又对不起孩子,
两难。
健康的孩子,
各类食物都要吃一些,
不要过度妖魔化某一类食物,
更不要过度夸大某一类食物的作用,
中医从未说让孩子光吃肉,
也从未说让孩子光吃素,
不能被某些别有用心的商家给忽悠了。
说实话,
有些不负责任的中医科普,
把药食两用的药物,
比如山药、山楂、薏苡仁等……
宣传成了百病皆治的神药了,
就差说吃了可以长生不老了,
简直就是仙丹。
仔细一查,哦,
原来人家就是买那些食物的商家。
当生病了或者身体不适了,
就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饮食调整,
哪些要适当多吃,
那些要尽量少吃,
哪些不能吃,
大夫会有医嘱,
不光中医,
现在许多西医也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
千万不要抬杠,
没意思。
受凉拉肚子就少吃水果
上火就别吃辣椒牛羊肉,
感冒发热就别吃难以消化的,
咳嗽别吃太咸,
贫血就多吃红肉。
脾胃弱就多吃五谷,
升发不足就多吃点海鲜,
胃肠滞热就多吃点青菜……
要根据孩子具体体质情况,
还有具体阶段具体病情决定,
不能偏执极端,
不能一层不变,
更不能如此过度“关爱”孩子。
更多干货文章,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