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养生保健调理学习 / 正文

坏事办多了蹲监狱,油腻吃多了进医院

坏事办多了蹲监狱,油腻吃多了进医院


#中医理论思维#中医与生活#中医与社会#医患沟通

记录行医点点滴滴,看病、读书、思考、写文章,进与病谋,退与心谋,不网诊不咨询不科普不商务合作……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务实求真,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以文会友,不要抬杠。

中医历史上每一次跨越,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系,东汉末年,伤寒流行,于是出现张仲景这样的医圣。金元之际,战乱频繁,民不聊生,食不果腹,颠沛流离,脾胃受伤,于是李东垣这样的内伤大家应运而生。明清之时,人口暴增,温病流行,相互传染,死者多人,于是叶天士这样的温病大家涌现出来。

近一百年,中国人从吃不饱饭饿肚子,到今天应有尽有,营养过剩,这么短的时间出现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健康角度来讲,出现了许多问题。年青人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已非常常见,甚至年青人偏瘫、心梗、脑梗死、脑出血,也不再稀奇,非常恐怖,只要活着,就要每天给国外的药厂做贡献,吃各种药物。

最可怜的恐怕是儿童了,许多的疾病都是由于营养过剩而引起,具体来说就是肉蛋奶、油腻甘甜、辛辣刺激过量了,但是我们许多的家长依然担心缺营养,尤其是是那些自己小时候吃的不太饱的老人,总想把自己当年无法满足的“口福”强加在孩子身上。

猪吃糠长肉,牛吃草出奶,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人体需要各种营养,这点毋庸置疑,但是一定不能过量,要适量,但“适量”二字,最难衡量,几乎全靠自己随心所欲,最终变成了吃的越多越好,甚至拼命往孩子嘴里硬塞。过去,限于当时的物质条件,偶尔吃上一回肉,即便吃多也没事,自己也能慢慢消化,因为吃了上顿没下顿。

油腻这种东西,每个个体有不同的耐受,就如同酒量一样,有人一次喝两斤没啥事,有人喝半两就过敏休克,一定要听从身体反应,不能攀比,或者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如果有吃油腻太多的习惯,孩子身体老是出现毛病,那就应该反思了,是不是要改一改,把过量减至适量。

任何事物都是从量表到质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吃一月没事,如果吃上一年甚至十年十几年呢?一个人做一件坏事可能没啥,但是如果胆子越来越大,终有一天会酿成大错,违反法律,然后去蹲监狱接受劳动改造。

在贪婪的人眼里,哪怕自己腰缠万贯富甲一方,却依然觉得自己缺钱,对谁都吝啬,哪怕自己的孙子已经被营养过剩折磨出许多毛病了,却依然会担心缺营养,这就是人性,很难改变。所以,作为忌口这事,医生只需说上一句,不用多叨叨,聪明的人自然明白,糊涂的人即便给他解释三钟头,依然不明白,最后依然我行我素,光浪费时间。

还有些人反驳,忌口注意饮食几天,也没见病情好转啊?这样的人更搞笑,吃出来的慢性疾病,已经几年了,指望忌口两天就好,这就如同一个做的多年坏事的罪犯一样,难道你突然金盆洗手或者写个保证书,公安机关就能既往不咎避免蹲监狱吗?咋想的?忌口,就是防止罪上加罪,让你悬崖勒马,但自己酿造的苦果,自己还是要吃的。

这样的患者,我劝诸位青年中医同行,如果自己但凡揭的开锅,就不要接诊,找个借口支走,否则后续也是一堆麻烦,打着科学的旗号,各种歪理,各种偏见,各种杠,好心当成驴肝肺,不理就是了,反正病长在他身上。只不过摊上这类父母或老人,可真是苦了孩子,但爱莫能助。

营养这事,对于有些真的缺营养的孩子而言,就如同一个缺乏创业资金的有志贫苦青年,给他一些钱,他会大展宏图事业成功。而对于一个本身就营养过剩的孩子而言,就如同一个纨绔子弟败家子,给他钱越多,捅的漏子就会越大,直至失控。相反,只给他生活必须品,忌口,他自然也没那钱财去吃喝嫖赌吸毒了。

我们的老祖宗,不知道经历过多少血淋淋的现实,然后总结出“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这几个字,可惜有的人,就是喜欢犟,自以为是。杠精请注意,人家老祖宗说是三分,不是你认为的那种极端的一点也不吃的辟谷。

从历史长远来看,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不能全部否定,还是教员看的远,那些革命二代回来不再是纨绔子弟,成了许多行业的第一批弄潮,“身体素质”杠杠滴,包括目前的领导人,有了那段经历就是不一样。再看看清代那些八旗子弟,抽大烟提笼挂鸟,最后都成啥了,要不是靠着绿营兵,还有各地湘淮楚军,早就灭亡了,不服伟人不行。

我可啥也没说。

更多文章,可订阅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