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养生保健调理学习 / 正文

身在都市红尘中,心羡山野采药人

身在都市红尘中,心羡山野采药人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以文会友,不要抬杠。

这几天看到多位当年的高考学子被人顶替,人生轨迹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改变。其中有一位被顶替者与我是同一年高考,作为农民的我,不禁庆幸当年没有被人顶替。

我上学许多年都不开窍,小学经常考倒数第一,上了初中有一次数学考试才考了8分,全班仅有的成绩个位数,我占一个。开窍时间比较晚,高中才开窍,严格来说应该是读了大学之后才开的窍,真心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我很感谢中医,不仅小时候被中医治好了我的肾病,长大后通过中医又享受到读书的乐趣。所以,我对中医是有很深的感情的,不是一份工作,一个职业那么简单。在我的中医工作室,陈设极其简单,没有名贵的字画,没有高档的家具,没有精致的装修,没有名人的合影,没有挂满墙壁的锦旗,没有前呼后拥的学徒,这些都不重要。于我而言,最重要最珍贵的就四样东西,千金不换。

一樽医圣张仲景铜像,一个悬挂在墙壁的葫芦,一樽释迦牟尼佛瓷像,一副写有务实求真不忘初心的字画。医圣张仲景为代表的历代祖师爷,给我们留下学术经验让后人学习运用,他们把自己经验写成书,不是为了进职称,也不是为了虚名。把经验流传后世,不仅造福千秋万代患者,也给我们每一位中医都有一碗饭吃。

悬挂在墙壁的葫芦,并不是表明自己悬壶济世,没有这么大的能耐,也没这么高境界,怎么与药王孙思邈相比。主要是提醒自己要不断学习,坚持充电,兼收并蓄,不断往葫芦里装药,每日都在进步。一个医生,葫芦里有药才行,只有葫芦里有药才能救人。否则,如果葫芦里没药,只靠大医院专家头衔或者祖传中医招牌,都是不会长久的。

诊桌上的释迦牟尼佛,时刻提醒自己因果不是虚妄,轮回正在发生。作为中医,保持自己的纯洁之心就可以了,尽心竭力诊脉处方。诊费无高低,对方若是高官名流,也不会谄媚,对方若是普通大众,也不会轻视。都是血肉之躯,一样的解剖结构,从生理上来讲,没有高贵与卑贱之分。有人说,只有给达官贵人看病才能成名医,甚至有人拿普通老百姓练手,用这些经验再去侍候王侯将相,细思极恐,这都是没有敬畏因果循环。中医最应该相信因果,因为每天都讲疾病原因与结果。

务实求真,不忘初心。作为从病人中走出来的中医,回忆自己作为病人时接触的那些中医,多年以后当自己做了中医才明白,到底那些是好中医,到底那些中医不合格。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回忆当初自己结识的一群群病友,有人清醒客观,也有人极端偏执,喜欢抬杠。我当初就发现,那些自以为是,疑神疑鬼又喜欢抬杠的患者,疗效好的极少。

所以不会迎合任何人,包括患者与老板,中医不是生意,只踏踏实实看自己的病,周围任何人来去自由不强求。踏踏实实做个真实的普通人,不是神医,更不是菩萨,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忧思,合理发泄,以免压抑而生病。一点都不喜欢那些自以为高人一等又喜欢抬杠,不懂却装懂的偏执之人,也不喜欢那些假惺惺,假恭维,装模作样,装腔作势的所谓高人。

更多干货文章,订阅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