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才青年中医在单位反而不受待见
#中医与社会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以文会友,不要抬杠。
最近有两个同道打算在单位辞职,可能因为比较信任我,所以想与探讨一下,听一下我的意见。这两个同道其实都很有才,但在单位为何不受待见?据我观察这不是一个特殊现象,而是圈内一个心照不宣,又不敢拿到台面来说的一种既平常又畸形的现象。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一个水塘如果不好或者水太浅,最混不下去的往往是最大的鱼,而那些小鱼小虾只要有一摊浅水就能凑合着活下去。所以,这些混不下去的同道不要过于自责,曾经接触过一位业务水平很棒的青年中医,因为在单位混不下去,整日忧心忡忡,郁郁寡欢,觉得自己做人很失败,行事风格很另类。其实也没必要,性格有一定关系,但最主要的往往是你的位置与实力,客观地决定着你的境遇。就如同现在的中国一样,与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无关,哪怕与北美某国一样的社会制度,他照样也会到处打压你,给你使绊子。
所以青年中医要练就一副宽广的胸怀,多看历史书籍,就会明白许多大道理。心中与眼里的格局大了,对于许多的人和事,哪怕明知是针对自己的人与事,都会觉得很释然。就如同我们成年人,看到一个孩子为了小利益跟我们撒谎耍小聪明一样,有时还显得有几分幼稚可笑。甚至是可爱。
同行们的真实经历与故事,我听的太多太多,有得失成败,有心酸有泪水。客观地说,去了中医药大学就知道了,那些真正热爱中医又放弃许多刻苦学习中医的,其实人数并不多,一个班也没几个人,都是有几分个性的,甚至带有几分偏执。说实话,如果没有几分偏执,也很难去坚持,更难学好中医,然后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研究一下历代名医,就会发现许多人都是如此。
说实话,一个青年中医人如果单靠中医看病就能赢得丰厚的名声与利益,在许多人看来都会被视为幸运,可谁见当初他们的拼搏与努力。而要获得这些名利,周围的人需要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喝酒交际、后台背景、各种评比,甚至还有行政地位才能换来,相比之下,许多人心理都会不平衡。这就是现实人性,与每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关系不是太大,有才青年中医之境遇,就是如今中国再世界之境遇,所以青年中医一定要眼界放宽,该放荡时放荡,该隐忍时隐忍,该暴力时也要暴力。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中医也是劳动者,平平凡凡的劳动者,愿每一位有才的青年中医都被用人单位平等以待,温柔以待,人尽其才,成长开花,如此中医幸甚,中国人的健康幸甚,中医的明天也会越来越好,而不是一代不如一代,献上唐朝乐队《国际歌》!
更多干货文章,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