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养生保健调理学习 / 正文

为什么有些青年中医,水平反而很高?

为什么有些青年中医,水平反而很高?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

实话实说,
就是最大的正能量。

今天所谈的水平,
范围仅限定在中医真实疗效。
认识很多有才华的青年中医,
尽管他们往往称自己是庸医,
仅仅治疗感冒发热咳嗽拉肚子,
还经常被一个咳嗽弄得手忙脚乱。

但,这只是他们的谦虚而已。
通过患者的反馈,
疗效其实不错,
至少比很多医院的中医专家要强。
但,前提是中医专家不能用西药,
就是单纯运用中药,
不开拿回扣的西药或者中成药。

当然,聪明的患者,
想吃西药也不会找中医专家,
何必不找西医专家开西药呢?
中医自己开的中药疗效不好,
于是只好去开西药了,
总是要找借口的,
不然对不起中医专家的称号。
于是,中西医结合横空出世。
事实上有人喊了一辈子中西医结合,
也搞不清楚啥叫中西医结合。

单纯某一类疾病,
如果仅仅用中药治疗,
一些科班出身的青年中医,
甚至一些无证的民间中医,
疗效都可能比某些中医专家好。
这里仅仅谈患者关注的疗效,
不谈扯淡的其它东西。

那么,
这些青年中医的水平怎么提升的?
人家名医张锡纯不是说学与年俱增吗?
难道这些青年都是神童?
某些中医专家都是老糊涂?
非也。
中医院校建国后招生的学员,
都是智商没有天壤之别的。
智商高的读清华北大了,
谁稀得学草本阴阳五行,
除非混了头或特殊爱好。
中医谁用心,
谁心静,
谁花的时间多谁就学的好。

有次,
我去找一个青年中医好友聊天。
看到房间里的中医书籍,
还有电脑中整理的病历,
还有拜师访友的心得体会。
我惊呆了,
除了吃饭睡觉都在研究中医,
甚至可能说梦话都在背伤寒论。
这么拼命,
如果再学不好中医那就没有天理了。

这些青年中医不用为了职称,
参加无用的电脑外语考试,
不用参加廉价劳动力的规培,
贴化验单,复制病历,跑腿,
搞假科研,自娱自乐,
花钱买论文著作,
花钱买专利,
还有无关的学习,
这和中医有毛关系?

我认识的许多中医同行,
现在很成功,
虽然他们很多只是专科毕业,
没有高学历,
连进医院的机会都没有,
平台也不好,
也不是什么中医世家。
在一个小诊所坐诊,
全靠真才实学,
还有患者用脚来投票,
风生水起。

不用害怕周围的同行超过自己,文人相轻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体制内,有些所谓中医专家,
不想着读书临证提高疗效,
却整天提心吊胆,
害怕别人名声超过自己,
于是耗费精力去对付同行。
这样的人能玩好中医,
别说时间不允许,
就是人品也不过关,
心不静,难成大器。

青年同道好友坦诚相对,谈谈治病的心得体会,
分享成功的经验,
还有失败的教训,
这样提高很快,
不是像专家去喝酒交际,
去请客送礼,
还有拍马屁。

过去看中医先看医生介绍,
社会兼职一大堆,
和真枪实弹去治病有毛关系,
况且多是有钱就能买到的东西。
打祖传中医的招牌,
名师高徒的招牌,
及大医院专家的招牌,
越来越少的人相信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人们还是相信患者的口碑相传,
才是最好的宣传,
患者也不傻归根结底是要靠疗效的。
互联网的兴起,
也为这些有才的中医提供了平台,
不然他们可能会松老黄泉,
真才实学被僵硬体制残酷地压制,
被年青的外表无情地遮盖。
感谢互联网,
感谢这个时代。

人们只惊叹,
有些青年中医水平竟如此之高,
谁看到他们背后的付出,
还有悲情心酸。
有人放弃读博士硕士,
有人放弃事业编制,
有人放弃的更多更多……
甚至承受来自各方的阻挠与压力,
心中只为中医。

他们是中医的脊梁!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焉,
然心向往之!

治病如打仗,
用药如用兵,
不可能永远成功,
也不可能永远失败。
面对有效的病历,
乘胜追击,
总结经验。
面对无效的病历,
与其垂头沮丧,
不如发愤图强,
永远心存一缕阳光。

更多干货文章,关注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