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博士不会看病,并不能说明中医没落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
有一位患者就诊时,与其多聊了两句,原来他亲戚家有孩子正在读中医研究生,每次都劝他不要找中医博士看病,尤其是刚毕业的博士还有那些单纯为了进职称的老年博士。这位患者开始不相信,后来找了两位博士看病,吃了很长时间中药,觉得疗效很一般。后来上网一搜,上面有大量中医博士不会看病的文章。
许多人因此都认为中医没落了,连博士都不会用中医的办法看病,那么中医还有什么前途,还有什么疗效?
其实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比现代医学更重视经验与传承,因为现代医学理论相对更严谨,更有逻辑推理性。而中医产生于民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同疾病斗争实践经验的总结,千千万万病人创造了中医,而医生负责记录、传承与实践。所以,如果真想搞好中医临床,不停地实践是第一步,舍此别无它法。
但是自古以来也有些名医,虽然实践很少,看病水平也匹配不了自己的医名,但是他为中医的记录与传承做出很大贡献。只要翻开中国医学史,许多的大部头中医著作都不是中医临床家写的,作者往往是文人甚至官员,而后人却误以为他是一代名医。
所以,很早以前中医分工就出现了,临床看病实践的是一部分人,负责著书立说,甚至开坛授业的又是另一部分人。现代更是如此,因为中医是一个开放的学科,一点都不封闭,可以从许多的角度对其研究或发扬。当然,老百姓眼中的中医就是看病的,他们不太了解。
比如,有些人擅长从西医的角度研究中医,那么他不需要看病,只要把西医学好,直接去研究中医就可以了。有些人擅长从文献角度研究中医,那么只要把古文学好就可以了,整理古代书籍。甚至有人外语学的好,直接负责用外语宣传中医到全世界。读博士读硕士,不用上一天门诊也能毕业,因为他不用临床实践,把论文写好就可以毕业,写的再好还可以评上优秀毕业生。
一颗红心,两种准备,革命分工不同而已。
但,真正选择中医临床,并以此养家糊口的毕业生少之又少,几年惨淡之后能够坚持下来的更是寥寥无几。加之医患关系紧张,药材质量问题,收入平平等问题,高学历的都去医院干西医了或者进高校当老师了,因为这毕竟是许多人羡慕的工作,学历高的博士本身也有这样的选择机遇。相反,一些学历不高的,无所选择,只能咬牙挺着,痛苦地坚持着,无论如何都要靠着中医生存下去。这个过程虽然艰苦,但是也磨练了心性,积累了实战经验,任何事物都有阳光的一面,此之谓也!
将来的中医,要想过的更好,不会靠给药商卖药拿提成,也不会看政府的脸色接取施舍,也不会靠医保的粮库赈济,因为医生是技术人员,归根揭底是要靠自己的技术吃饭,中医的春天一直存在,无所谓没落,除非天下无疾,除非技不如人。
为了方便与读者交流,微信人数已满,故此开通微博,分享即时医案与学习心得以及中医科普等,回答读者咨询。微博搜索“赵岩中医”即可搜索到赵医生微博,关注即可。
更多干货文章,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