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养生保健调理学习 / 正文

下河游泳不怕水鬼,就怕这味中药

下河游泳不怕水鬼,就怕这味中药

作者为中医临床一线主治医师,中医硕士,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以文会友,诊务繁忙,不回复网络问诊及咨询。

小时候当地老人经常告诫我们,两件事情必须要学会,第一是爬树,第二是游泳。因为我们当地是湖区,是大汶河与黄河交汇地带,是八百里水泊梁山的遗存湿地。解放前经常发洪水,碰上雨季,有可能晚上熟睡的同时,大水就已经进了床头。会爬树的人,可以爬到树枝的高处逃命,但是也不太保险,发洪水时,许多动物都会爬树逃命,比如蛇、老鼠、刺猬、黄鼠狼……所以有些人不是被淹死的,而是被蛇咬死的。

所以,还是学会游泳最可靠。小时候,村子周围都是大水塘,西面还有一条河,一到夏季,仿佛除了吃饭睡觉和下雨,我们都特别喜欢在里面泡着,做各种游戏。当然,几乎每年都听说附近有孩子在水里被淹死的消息。我幼儿园同桌,七岁那年的夏天,有一天中午自己一个人去水塘游泳,结果被淹死了。

一般淹死过人的地方,家里大人都不让我们再去那片水里游泳,据说里面有水鬼,就是原来淹死者的冤魂。因为是枉死,不能投胎做人,只能在这里悄悄等待机会,等待着另一个人来游泳,让后把他拉下水淹死,这样自己才可以去投胎做人。大人们说的真真切切,并且举出一大堆真实的案例,可是我们小孩子一般都不相信,继续去那里游泳,不怕水鬼。

我们虽然不怕水鬼,但是我们怕蚂蟥,学名水蛭,我们当地称之为“mapi”,这种动物,长相不好看,并且会咬人,然后可以钻到皮下,进入肌肉里面去吸血。关键是,蚂蟥杀人无形,被咬或者被吸血时人们是没有任何感觉的,一点疼痛或者瘙痒的反应都没有。有一次,其中有一个小伙伴上岸时才发现小腿上有一条大蚂蟥已经钻进肉里面去了,感觉挺瘆人。从此以后,我们只要下河游泳,都定时上岸晒晒光腚,主要是相互检查一下后背有没有蚂蟥吸血。

长大之后才知道,蚂蟥原来是一味药材,价格昂贵,活血化瘀的疗效也好。并且早在古埃及时,人们就运用蚂蟥吸血的特点,放在病人身体某个部位故意让它吸血,其实这相当于中医里面的刺络放血疗法。直到一两百年之前的欧洲,这种用水蛭吸血的疗法依然非常盛行。中医运用水蛭的历史也很早,有几千年的历史。水蛭及其提取物,现在被应用于脑梗死、脑缺血、心脏病、肿瘤等多种疾病。

如果翻看以前的医书,有时会看到误吞活蚂蟥的解救方法,民间也有类似的解救秘方,据说如果误吞蚂蟥进入肚子,赶快去周围挖一把干净湿润泥土吃掉,这样水蛭就能够被泥块包裹着从大便排出来。

以前蚂蟥很多,很常见,以至于有些古井里面都有。我们村子距离田地很远,因为村子与田地之间以前有大片的水塘和芦苇荡。所以,田地打麦场旁边有一口大古井,一方面可以浇菜,另一方面可以在农忙时节供人畜饮用。八十年代初期,生产队统一生产劳动,农忙季节就在古井旁的场堰屋(修建在田地里的简陋房子,农忙时避风雨使用)里盘起大锅做饭,早起下地干活,二三百农民一日三餐都在田地吃,晚上回村子睡觉。虽然有热水,但是几乎所有年轻人都爱喝古井里面的新汲水,因为清凉甘甜,喝起来挺爽。有一次,一位十八九岁的大姑娘晚上用瓢喝凉水,结果喝进肚子里一条蚂蟥。

现在,老家蚂蟥基本没了,快绝迹了,一是水源减少,由于机井的出现,地下水源过度开发,水位下降,地表水塘又怎能幸免于难。关键是,大量农药化肥的应用,随着雨水进入水塘,水源早已被污染,连鱼类、蝌蚪都没了,水草都不生,蚂蟥又怎能在里面生存。大环境变了,我们谁也改变不了。小时候在河里游泳,水质像现在的矿泉水一样清澈,一头栽进水下,睁开眼睛,水草和小伙伴的屁股看的一清二楚,暴露无遗。现在,几乎都变成了臭水坑。

网上有一种观点,说蚂蟥数量减少与中医有关,因为中医拿它来治病。这种人就是故意陷害栽赃中医,中医用了蚂蟥几千年也没有绝迹,相反数量还很稳定。最近几十年中医衰落了,蚂蟥数量反而少了。河里蝌蚪青蛙少了,难道也要怪罪中医?野生动物灭绝的很多,难道都是因为中医?自然环境的变化,造成有些物种灭绝。幸亏恐龙时代没有中医,要不然恐龙灭绝的屎盆子又要往中医头上扣。

那时,央视播出《水浒传》,我们在水塘里游泳,也喜欢唱着阮小七的哪首渔歌,想象着当一名好汉。
爷爷生在天地间不怕朝廷不怕官水泊撒下罗天网乌龟王八罩里边爷爷生在天地间不求富贵不做官梁山泊里过一世好吃好喝赛神仙
……

更多干货文章,关注我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