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淋巴结肿大疼痛的中成药,好用又好喝!
#妙用中成药#中医理论思维#中医偏方#中医方剂
记录行医点点滴滴,看病、读书、思考、写文章,进与病谋,退与心谋,不网诊不咨询不科普不商务合作……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务实求真,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以文会友,不要抬杠。
前几天由于上火,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炎,按压疼痛,以前遇到这种情况,我经常给患者开一种中成药,尤其其一些儿童淋巴结肿大疼痛,这个药好用还好喝。
这是我喝过最好喝的中成药,基本跟凉茶一个味道,没有明显的药味。一次我喝两包,喝了三次后,脖子上的淋巴结就不肿大了,也不疼痛了,自己第一次亲试这个药,想不到见效如此之快,也难怪上次那个淋巴结肿大患儿妈妈,直夸我药到病除。
这个中成药就是夏桑菊颗粒,味道很甜,真是比凉茶好喝,但是很有效,这次自己亲身体会,真是见识到了。这个中成药就是三味中药组成,夏就是夏枯草,桑就是桑叶,菊就是野菊花,这三味药都是寻常之物,不贵,所以这个中成药价格也亲民。
它有清肝明目,疏风散热的功效,也可以除湿痹和疥疮毒。主要用于风热感冒,目赤头痛,头晕耳鸣,咽喉肿痛,疗疮肿毒等症,并可作清凉饮料。其实这个药主要针对的病机是肝经热胜,邪火郁结,然后造成局部的肿块或者肿大疼痛。
《黄帝内经》说“肝有病,其气溜于两腋”,肝胆相互表,脖子左右两侧为足少阳胆经所过,所以许多腋下的不适合脖子两侧的不适,都要考虑肝胆的问题,如果从经络的角度来看,也包括乳房疾病。它里面的夏枯草可以清肝泻火,本身也可以散结消肿,桑叶既可以平肝也可以疏肝,平肝气上逆,又能疏泄肝经局部的郁结之火,这个并不冲突,这是中医特定的双向调节思维,许多人是无法真正明白这里面的深意的。野菊花是清热解毒消肿的好药,秋季漫山遍野都是,黄黄的,特别漂亮。下图是秋季在崂山所拍:
《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张志聪《灵枢集注》:“颃颡在会厌之上,上腭与鼻相通之窍是也”。
根据张志聪的注解,我们可以知道这个“颃颡”,上腭与鼻子想通的地方,不就是咽扁桃体,也就是腺样体的位置吗?再想一想,颈部两侧淋巴结肿大,如果属于肝经热盛,用上它有效,那么肝经热盛的腺样体肥大用上夏桑菊是否也有效?况且都是淋巴组织,特有意思。
根据我个人的思考与参悟,结合临床体会,给这个类型的腺样体肥大患儿用上它也有效。关键是什么时候用上最有效,因为中医要辨证,它不治所有腺样体肥大,这才是干货与核心技术,懂得人看到上面的文字自然会懂,不懂的人即便再写上一万多字,也依然不会懂。虽然我治疗腺样体肥大常用名方已经有好几十首了,但是我还是把她纳入后宫之中,有时候遇到特定类型腺样体肥大,不翻她的牌还真不行。
更多文章,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