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并不是煎煮时间越长越好!
写在前面:
写文章主要是出于个人兴趣,发泄一下。其次就是给我的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不提供咨询或治疗意见。
中药煎煮并非时间越长,有效成分就越多,这应视药物的种类和质地而定。一般在煎煮中药时,先用大火,等沸腾之后调成小火,保持微沸的状态。从沸腾时开始计时,大约25分钟左右,第二煎则可略长5分钟,煎药次数以2次为宜。感冒药物不可久煎,一般10至15分钟即可。还有些疾病的煎药时间,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
大多数药物可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则分先煎、后下、包煎、单煎、烊化以及冲服等各种情况,需遵医嘱。
就拿贝壳及矿物类中药,如牡蛎、龙骨、石决明、代赭石、石膏等,因这类药物质地坚硬,药力难于煎出,可以多煎煮一段时间,使药力被更多的煎煮出来,提升药物疗效。一般需要先煎20分钟至半小时左右,甚至可以煎煮1小时。另外,还有一些贵重的药物,如生晒参、红参、西洋参等,为了避免他们的药力在煎煮过程中被其他的药物吸收、破坏,需要单独煎煮,可煎煮1小时左右,煎煮出来的汤汁既可与其他药物的汤汁和服,也可单独服用。
而一些质地轻飘、气味芳香的药物,如薄荷、砂仁、藿香等,就不能煎煮过长的时间。有些药物的药力以一种或多种挥发油为组成,会随水蒸气的熏蒸而挥发掉,降低药物疗效。一般煎煮5-10分钟既可。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以中药汤汁的浓稠程度作为判断中药煎煮是否煎好的标准,其实不然。在中药的煎煮过程中,药力一点点的释放到汤汁中,当这一过程达到平衡的时候,药力就释放不出来了。如果继续煎煮,药物的无效成分就开始渗透到汤汁中,影响药物的疗效。
有些不需久煎的药物长时间煎煮后,还会引起胃痛、恶心呕吐等胃肠副作用。由此可见,中药煎煮并非时间越长越好,有效成分并非越多。不同的处方有不同的煎煮时间,应遵医嘱煎煮中药。
所以煎药时间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不要随意增加或减少煎煮时间,以免影响疗效,甚至产生副作用。
相关阅读:
服用中药应该知道的注意事项
八零后青年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