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打算开药,千万别找中医来话疗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以文会友,不要抬杠。
中医给许多人的印象就是能说会道,这可能与当今中医的生存环境有关,不是太乐观,尤其是一些基层的坐诊中医。上大学时,在一家药店打工,有一位老中医在坐堂,找他看病的患者很少。当有人来买药时看到他身后的宣传牌,得知他是中医后,于是也有人找他顺便把把脉。也有时候,他会主动问病人哪里不舒服,然后建议病人吃中药。
要想让别人吃中药,或者相信他,先是给人把脉,然后气血阴阳加上症状一顿神说,回答着所有人的疑惑和提问,如同诸葛亮舌辩群儒。说实话,我是很佩服他的口才的,还有他察言观色的本领。一旦有人被说服,然后他就开始开药处方,一切都是免费的。听完老中医一顿口干舌燥的解说,有人还算客气,委婉地说道今天没带钱没拿卡等下次吧。也有人直接说不拿药,然后屁股都不拍就走人,一个谢字都不说。即便写完处方时,仍有人直接说先不拿药了,或者划完价不拿药直接走人。
老中医是靠拿药物提成的,坐在这里,靠着自己的口才,中医西医理论一起运用,先让病人感觉自己说的有道理,让病人相信,然后让病人同意吃中药。说实话,我挺不喜欢这种行医方式的,这么大年纪了,若不是生活所迫想多挣点钱,谁愿意干这活。所以,每次我都觉得老人家特别不容易,等人都走了,我如果没事就给他倒满热水。
中医到了拼话疗的时代,也是一种悲哀。
这样的情况,其实许多中医都会遇到,尤其是年青中医。有的人不论有病没病,经常来话疗,自己和家人身上哪怕有一点不舒服也来把脉,又是把脉,又是看舌头,又是问病情,又是回答各种疑惑,忙乎半天,倾尽所学,往往扔下一句“没带钱,先不拿药了”,然后扭头就离开。
我提醒这样的人,如果不想找人家中医治疗,或者不相信人家,不要随意找人家话疗,浪费人家时间,有点耍人家的感觉。一句是人都能明白的没带钱没带卡之类的托词,只能让自己的素质暴露无遗。这年头,最宝贵的就是时间,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是图财害命。
我从来都是把这些病人打发走,有这些时间,还不如多看看书,翻翻自己的病历多多反思与总结,提高自己治病水平,与这类人话疗扯皮简直就是瞧不起自己。也许有人害怕病人少,没病号,我认为只要自己有点治病水平,病人来不来要顺其自然,没必要整天想着让所有人都认可,这些人不找你处方其实是好事,你懂的。
真心换真心,信任换责任,病人若诚心来治病,即便绞尽脑汁,下班熬夜翻书思考也值得。若病人就是想来话疗,或者拿着名医的方子来寻求点评,甚至有人不相信中医,挂了号就想来听一听中医说法与观点,这些人举手投足,一言一语都暴露出来其真实目的,许多中医都不愿接诊。中医应该把时间用在刀刃上,多多读书思考,努力让那些真正信任你的人不失望才是正途,而不是话疗。
当然,也见过一些没啥大病的“患者”,通过中医话疗,又是元气大虚,又是宫寒容易不怀孕,甚至被预测将来容易得白血病,没病也能吓出毛病,这种恐吓行为,君子不齿。
个别患者,其实中医一看眼神就知道其目的,若是不打算治疗,千万别来。若是打着看病的名义想讨个中医说法想来话疗,甚至想来套取治疗思路或者尝试一下、考较一下,千万别来,许多中医最不擅长的就是话疗。别人来虚的,我们中医以虚来应对,别人来实诚的,我们中医以实诚来回报,把时间留给值得的人,如同一面镜子,道法自然。
更多干货文章,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