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养生保健调理学习 / 正文

中医不能打着“治未病”的旗号过度医疗

中医不能打着“治未病”的旗号过度医疗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

治未病,是近些年比较热门的一个中医词汇,甚至许多医院还成立了专门的治未病科。传统中医观点认为,治未病主要有两层涵义,即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通俗来讲,就是在得病之前先预防,如果患病之后呢,那就要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恶化。

这是一种很好的思想,其实不光是中医,现代医学也是这么做的。比如新冠肺炎发生后,我们带上口罩,这就是属于未病先防,也是治未病。小儿感冒了,尽早治疗,注意休息,防止合并进展成肺炎,照样也是治未病,既病防变。

治未病,这是一种宏观的医学指导思想,适用于任何的生命个体和疾病,只要是人,就会有生老病死,告诉他要注意身体,防止得病,这一点毛病都没有。但是,如何去治未病?如何去操作?具体细节如何?这里面就很热闹了。普通人,一听到治未病,如果再听到中医说上一句《黄帝内经》原文“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很容易佩服的五体投地,并且掏钱去“治未病”。

我也很赞成治未病的思想,而且我们每天告诉病人的调护措施,然后开具药物尽可能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这都属于治未病,既病防变。但是,有些人却打着中医“治未病”的旗号过度医疗,这是我们正规中医所反对的。在这些人眼中,全世界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少,小至刚出生的婴儿,老至百岁老人,办公室文职人员,体育场运动健将,都有病,都应该治未病,治未病这三个字把全世界六十多亿人口全部变成潜在客户,真牛奔。

说白了治未病是一种高明的医学指导思想,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治疗方法或者治疗手段,不是针灸,不是推拿,不是艾灸,不是拔罐,不是刮痧,不是发汗,更不是吃药。事实上,许多打着治未病旗号的治疗,最终都变成了过度治疗,过度医疗。

人生苦短,医生的精力很有限,正儿八经医生每天遇到的那些疗效不理想的患者就够头疼的了,那还有心思琢磨给那些健康人治未病。如果有人告诉你一种具体的方法,并且说这是治未病,有病治病,无病保健,那么你要好好想想了,这与古代街头巷尾卖大力金刚丸的并无差别。

几年前,我在门诊遇到一位看肠胃病的年青女子,身材高挑,浓妆艳抹,着实是一位大美女。详细询问病史,竟然是跟随一位养生名家学着治未病,吃了某种东西。年纪青青,能吃能喝,有钱又有容貌,身体没啥毛病,竟然去吃活的生泥鳅。那里面多少微生物,肚子不难受才怪。健康最珍贵,但是对健康太贪心,一旦不顾一切,不顾现实,永无休止地疯狂追求更加健康,永不满足时,这与秦皇汉武追求长生不老而吃水银仙丹就没有区别了。

过度的养生,往往会变成害生。过度治未病,往往成了过度治疗的温床。

一旦围绕中医话题,就会出现许多杠精,杠精的特点就是总是用狭隘的对立思维去看问题。比如我反对打着治未病旗号过度医疗,就事论事,并没有否定治未病。但杠精的思维就是你说有人打着治未病旗号过度医疗,就等于否定治未病,总是人为去偏执对立,这种思维很可怕,许多行业都有人是如此。

更多干货文章,订阅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