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看病收诊费,天经地义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以文会友,不要抬杠。
经常有人通过各种方式联系到我,“听某位病友说你治疗某某病效果挺好的,你的药怎么卖,能不能给我邮寄一些”。每次遇到这样的咨询,说实话我都有点哭笑不得。中医不是卖药的,而是根据患者当下具体病情,给出具体治疗方案(处方)的,然后在根据服药后的各种身体反应,及时调整处方。
在古代,绝大多数中医都是独立行医或坐堂行医,不买药,只是拿诊费开处方,然后患者家属拿着处方去药房抓药。只有比较有名气的大夫,家里才有药房,财大气粗,对外出售药物。所以,医生是靠自己的知识换去诊费收入以养家糊口的,本质上,和算卦收卦金没有区别。
进入到商业社会以后,这种靠知识换去财富的行为显得很落后,无法大规模扩大“生产”,于是出现了以药养医的局面,不仅西医如此,许多中医也是如此。我遇到过许多这样的病人,本来挺相信中医,对中医也很有好感,就是因为之前找药店坐堂老中医看过病,吃过许多中药,虽然看病免费,但是开药价格很昂贵,最后也没效果,于是对整个中医心生怨恨。
中医不是普通的商业行为,而是出卖自己专业知识和劳动能力的行为,患者来看病,在脑海中调动出来几十年学习积累的相关知识,然后做出诊断,处方用药。一个中医,其精力是很有限的,每天那些疗效不如意的患者就已经让人挺头疼了,如果再去运营一家医院或者诊所,势必牵涉许多精力。所以,我个人认为中医只要踏踏实实研究业务就可以了,每天看看书,不脱离临床实际,靠自己的专业知识生存,这样对患者也好,医生不想乱七八糟的东西,彼此心里也踏实。
尊重知识,尊重专业人才,只有这样,社会才能不断进步。中医属于专业人才,只有让其能够养活一家老小,还的起房贷,都够过上普通家庭的生活,他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中医之中,兢兢业业研究治病之术,否则只能被逼迫改行或放弃,甚至动点“歪脑筋”,生存是第一位的,谁也没有权利道德绑架别人。
前天直播时,有一位网友问我是否让我儿子背诵汤头歌、药性赋?我的回答,从未让他背诵这些东西。学习中医其实很苦,尤其是我们这些出身社会最底层的青年,没有背景没有后台,原生家庭没有高情商,想要做出点名堂需要付出几辈于别人的努力。说实话,我每天为了疗效更好一些都不停地学习看书,虽然出于兴趣,发自肺腑热爱,但有时也会很累很厌倦,只能通过换一本书的方式,略为减轻点疲劳与厌倦。为了疗效不断提升,能满足患者不断提升的疗效期望值,只能如此。作为一名父亲的角度,我真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重复这样的劳碌生活,我只希望他活的健康、轻松、快乐,而不是重复我的这条道路。
靠出卖知识与劳动,永远发不了大财,养家糊口而已,这一点很清晰。不偷不抢,不坑不蒙,不拐不骗,不贪污不受贿,干干净净,坦坦荡荡。所以,希望全天下患者都明白这个道理,医生的价值在于根据你的具体病情做出初步治疗方案,并且根据身体变化或反应不断调整,在取得疗效的同时,尽可能去避免副作用,其实不容易。
更多干货文章,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