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在一起,就好吵架
#中医杂谈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以文会友,不要抬杠。
敢说真话,只讲事实。
我加入了许多的中医群,有的群最后都变成了吵架群,甚至有的都用恶毒的语言进行人身攻击。还好,我建的几个中医交流群还算和谐,没有骂人的。许多人就疑问,为什么中医在一起就喜欢辩论抬杠,抬着抬着就变成了吵架?
其实这与中医的学科特点有关系,中医特别重视实践,归纳在学科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尤为重要,但是归纳的方法也有它的局限性。比如看到一千只天鹅都是白色的,就说天鹅是白色的,看起来这个结论很充分,其实是经不起反驳的。
中医经常有这种情况,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学习与实践经历,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争论。比如,有些中医内科医生不太重视针灸,有些特别擅长针灸的中医说某病可以针灸治疗,这个中医内科医生有可能就会抬杠,倒不是因为喜欢抬杠,而是受到自己专业与实践的限制,这才是根本原因。
并且,我所在的中医群层次都不一样,有些层次很高,而有些层次就低一些,是一些学生群,甚至就是一些单纯的爱好者群。层次越高的群,虽然大家发言不太积极,但是吵架的几乎没有,而越是层次低一些的群,吵的最凶。
实践决定认识,接诊的患者越多,越是小心谨慎,越不敢轻易下结论,因为可能会遇到各种意料之外的情况。比如某一种疗法,刚开始学会就会觉得信心满满,无所不能,当真正碰上几次壁就会清醒客观,不再那么自信与盲目。有时我就思考,网络上有些神医特别受一些中医爱好者追捧,简直奉若神明,无限崇拜,但是科班出身的中医,无论专家教授还是临床一线中医,却对这些神医不感冒,难道这些科班出身的人都傻?我觉得也不太可能。
当一个中医把话说的太满,无论是面对患者还是学生,都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而往往是实践的越多,越不敢说满,而一些网络神医讲课,最常用的套路就是话说的很肯定很绝对,也许区别就在于此。
更多干货文章,订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