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大国医》,让我选择了医学院 | 粉丝反馈
我和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是可以算是我自学中医路上的引路人,完全称得上为良师益友。
记得那年参加完高考结束后,感觉到无比的放松与自由。整天想着学什么专业好,在网上查查这个看看那个。我最初认识是通过中央十套的《百家讲坛》栏目。记得那天像往常一样半躺在沙发上用遥控器来回地翻着电视频道,忽然翻到中央十套,正好赶上《百家讲坛》,只听电视机里说道:中医学博士罗大中先生讲述大国医之王孟英。心中就想:唉,又说一些听不懂的高深理论。刚想换台之际,电视机上出现了的声音:好,朋友们,咱们今天……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专家教授的声音和《百家讲坛》以往讲述人的声音有点不大一样,有点甜,有点津津有味的感觉,接着就看了下去。说句真心话,这个节目对我的触动挺大的,小时候身体就不怎么壮实,经常吃药,从上初中就开始长青春痘,为了治疗满脸的痘痘,中药真的是没少吃,俗话说久病成良医,对中医中药或多或少的了解一点点,也不知道怎么了,脑海里突然出现了想当一名中医大夫的想法。从这一刻开始,我就在网上找关于中医药的院校,然后用笔记本记下来,好好地比较,看看这些学校往年的专业录取分数线,上这些学校的贴吧,去打听学校的状况。
高考成绩出来以后,由于分数的原因,并且填报志愿的时候服从调剂,我没有被中医专业录取,而是被药学专业给录取了。后来接着看了很多期的《百家讲坛》节目,从一个细节上,我真正开始正视所讲的内容。多数电视上的养生保健类或是医学讲坛类节目,讲述的问题都不是那么的系统,往往都是东一句西一句,把中医和西医的知识混着讲,猛一听挺唬人,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中西医结合呢。在讲述的《大国医》的过程中,曾经提到中医的四部经典。说:“目前关于中医四部经典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这也是一种比较主流的说法。另外一种说法就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我就感觉到所讲解的知识比较系统化,对于不同层次的听众都能够照顾到,这才是真正的厉害之处。
所讲的金元四大家,以及其余的几位著名医家可以说对我自学中医起到了纲领性的作用。通过在校期间《中药学》的教材我了解到,所讲述的都是中医经典,这里包过中医药的著名医家,著名典籍,著名方药。乃至上选修中药课的时候,面对老师的提问,我的回答让老师都大为震惊。记得有一次我们的方剂学老师问我们:“你们知道金元四大家里面,这几个人的关系吗?”老师得意洋洋地看着我们下面的一百多个学生,恐怕是没有一个同学知道,因为教材里面没有介绍,就是再用功肯预习的同学也不可能知道。然而我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并且提到了一个著名的大医家,罗知悌老爷子,全班都大为震惊,老师号召全体同学说:“咱们来给这位同学鼓鼓掌吧。”按理说我不应该知道这些,但我记得这是在讲朱丹溪的那一期很详细地介绍过的。通过一点点的积累,我也总算是入门了,现在一有时间就会关注的文章以及音频节目,收益颇大。
最后,衷心地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咱们传统医学,关注中医药。同时也希望继续给我们提供更多的中医学知识,祝的栏目越办越好!
文章◎马超
封面◎8岁
编辑◎云少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版权归本号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