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知识 | 十二经脉手阳明大肠经之下廉穴
温馨提示
本栏目意在为大家介绍人体穴位的基础常识,让大家对它们有个基本的认识,对各个穴位在艾灸、拔罐、刮痧等外治疗法的应用上有一点简单的了解。很多穴位针刺治疗风险很高,非针灸专业人士,切勿自己进行针刺操作!
十二经脉之手阳明大肠经
经脉循行
本经自食指桡侧端(商阳)起始,沿食指桡侧上行,出走于两骨(第一、二掌骨)之间,进入两筋(伸拇长、短肌腱)之中(阳溪),沿着前臂桡侧,向上进入肘弯外侧(曲池),再沿上臂后边外侧上行,至肩部(肩髃),向后与督脉在大椎穴处相会,然后向前进入锁骨上窝,联络肺脏,向下贯穿膈肌,入属大肠。它的支脉,从锁骨上窝走向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齿中,回过来挟着口唇两旁,在人中处左右交叉,上挟鼻孔两旁(迎香)。脉气由此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肿痛,齿病,鼻流清涕或出血,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等。
手阳明大肠经本经腧穴
下廉
【出处】《针灸甲乙经》:在辅骨下,去上廉一寸。
【定位】在阳溪穴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处。曲池穴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k)连线中点,即肘横纹外侧端凹陷处。
【主治】 1、肘臂痛;2、头痛、眩晕、目痛;3、腹胀、腹痛。
【应用】
下廉穴疏经通络,清肠利腑,主治肘臂痛,头痛,眩晕,目痛,腹胀,腹痛。
泄利脓血:下廉、幽门、太白(《针灸资生经》)。腹痛胀满:下廉、阴市、承山、复溜、中封、大敦、小海、关元、肾俞(《神应经》)。头风:下廉、五处、神庭(《针灸资生经》)。小便黄:下廉、太溪、兑端、阴谷(《针灸资生经》)。狂言:下廉、昆仑、太渊、阳溪(《神应经》)。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下廉对运动系统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如网球肘、肘关节炎、肘臂痛等。疼痛难忍时,可将食指与中指并拢,以指腹垂直按压此穴,左右臂各1~3分钟,疼痛就会减轻。经常配合按摩上廉、下廉,每次1~3分钟,对手臂具有良好的保养作用。 【文献】 《医学入门》:在曲池前五寸,兑肉分外斜。
《循经考穴编》:曲池前来四寸,屈肘取之;若直取合五寸。
《医宗金鉴》:从温溜穴上行二寸五分,辅锐肉分。
《针灸甲乙经》:溺黄;眼痛。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头风,臂肘痛。
《针灸资生经》:胸胁小腹痛;偏风,热风,冷痹不遂,风湿痹。
*穴位图片来自紫图图书出品《图解黄帝内经》
封面|八岁编辑|香薷